康老师读书|使用心流理论 激发学生进步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阅读节选
这是一本专门写给教师的心理学通识读物,内容涉及与教师教育教学有关的各种心理学流派。
本书第2章 教育领域的心理学视角:发展中的理论
提到积极心理学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
通常情况下,教师总关注学生的负责行为,并通过使用行为主义(机能主义)的训练方式,来强化学生的行为。
如在儿童“顽皮阶段”,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惩戒,作为教育者,教师或家长,总感觉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这样的行为主义教育方式,往往可能会消弱儿童的自我意识,感觉自己的真实感受被成人忽视,自己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个性,以适应环境。
书中提出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来重新看待教育中的问题。
关于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一词开始特指马丁 塞利格曼的研究成果。
后来逐渐变成大众认可的心理流派。
积极心理学被认定为“致力于研究普通人优点和美德的科学。”“关注人的积极特征,从而使生命更有意义。”
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是:积极主观体验(包括心流、幸福、乐观),不断进步的个体人格特征(性格优点和美德)以及支持积极体验的不断优化的社会制度等。
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简介,这一领域可概括为旨在提高个人素质,改善社会状况,尤其关注优化人们与生俱来的能力而不是弥补后天的不足。
这也提醒我们广大教师,多关注学生积极方面,个人优势和特质,尽管发扬学生的优点,去加强和深入,而不必花更多时间去弥补后天的不足。
人们成功在于扬长避短,而非取长补短。
积极心理学提示教师在课堂中要思考的问题——
学生们在你的课程中曾有过哪些积极的表现?
当学生喜欢你的课程时,他/她会表现出哪些积极的特征?
挚爱教学的教师会表现出哪些积极的特征?
你期待从表现积极的学生身上看到哪些特征?
创造快乐的课堂需要哪些因素?
创造快乐的学校需要哪些因素?……
许多研究人员提倡将积极心理学作为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以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如果学校能够设法了解并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那么学校可以成为心理健康的环境。
心流
“心流”是契克森特米海伊提出的,他解释为:“一种全人类的,具有‘特种异性’的积极心理运行状态”。
即在某段时间 里,你完全沉浸在某项活动当中,这种状态就叫做“心流”。
契克森特米海伊认为心流是在某段时间里,个人完全专注于某项活动,存在自控意识,但自觉意识丧失,行动与意识相融合的状态。
这种状态就好像人驾车在开阔、起伏的道路上,或沉迷与电脑游戏或其他体育活动或爱好中一样。
契克森特米海伊还提供了一个模型,指出心流的“前因”或条件、心流状态下的表现或特征以及心流的影响和结果。
心流在课堂中的体现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够识别一名学生的心流状态,就应努力为这一学生乃至整个班级提供促进心流体验的条件。
按照契克森特米海伊模型中心流的三个条件,就能够组织一堂促进心流体验的课程。
目标明确
上课的目标是什么?学生们是否确切地知道他们必须做什么?他们是否拥有恰当的资源?对学生们的期望是什么?他们是否知道(并懂得 )自己需要做什么?
反馈及时
学生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正确地参与了课堂教学?他们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在进步或者做的事情是否正确?及时给予反馈是回答这些问题的最佳选择。
技能与挑战相平衡
这里,书中给出了技能与挑战平衡的四象限图。
通过这张图,我们应该思考:想要学生达到心流的学习投入状态,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流程或问题时,就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与新授内容之间的差距,让学生已有的技能与新知识的挑战,距离适当,达到“跳一跳,能够得着桃子”的效果,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不至于让技能与挑战失衡,浪费了时间,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对于心流,还有学者提出了更深一层的三个条件:专注、兴趣和享受。
促进心流的条件
教师 | 学生 |
---|---|
目标明确 | 专注 |
反馈及时 | 兴趣 |
技能与挑战平衡 | 享受 |
根据这些,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教学当中提供有趣且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课程内容,将最枯燥的话题以尽可能吸引人的方式呈现出来。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完全的投入,享受知识学习的过程,需要老师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和学法,才能达到学生沉浸课堂,不知时间流逝的智慧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