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段时间,极不愿在朋友圏里发文,即便每天都写,但顾虑重重,最终宁愿选择将其封存。慢慢的,发现封存的不仅是自己的文,还有一颗闭塞的心。
今年到成长学院学习的第一晚,班长通知入班,要搞“破冰行动”。说实话,这个阵势有点吓到我了。对于一个极不愿敞开心扉与陌生人交往的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偷偷躲在角落里欣赏他人独特的自我介绍,然后感叹,“哇!她的口才好好,她的介绍好有特点,一下子就会被大家记住名字。”然而,即使破冰行动,一定不只是自我介绍这么简单。
导师和班长给大家布置任务,学习期间每个人至少要加10个学员和三3名导师的微信,并且每次课前抽号汇报完成任务情况。
“天呐,这不要我的命吗?万一对方不愿加怎么办?”
班长悄悄的告诉我们:“要迈开腿,走出去,沉下来。敞开你的胸还,扩大你的朋友圈,这就是你的人脉。”
导师悄悄告诉我们:“你可以趁我们12位导师吃饭时去找我们加微信,如果他们不加,我帮你们打圆场。你要学会发朋友圈,敢于发朋友圈,善于发朋友圈,朋友圈好友对你的肯定不仅是对你的鼓励,更是鞭策。人就是在这样压力与动力双重感受下飞速成长起来的。”
今早白俊庭老师语丝中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我只是把我读过的书内化,把我的阅历记录,把我的灵感抓住,把我的思考沉淀,我负责绽放自己,至于有多少人看,不是我考虑的。”我好似又一次找到了发圈的借口,我只管做好我自己,一切随缘。因此,我会坚持把我爱的事情做下去,力争做的更好!
教学中总有一些自己的弱项不愿触碰,但又放不下,一番斗争,不如趁着假期有时间、有精力认真透彻的将其攻克!
比如“牛吃草问题,”每年学生都会拿这样的题目来问我,但一凡缜密思考之后的自认为清晰讲解,依然能看到孩子那双迷茫的眼。因此今天下定决心将这类题目进行分解,从“基本的牛吃草”到“已知原草和生长量”;从“一块地到两块地”;从“已知生长量到求生长量……”层层递进,并做成PPT,随时准备为下一届六年级孩子服务。
欣赏着自己的杰作,蛮欢喜的!
昨晚和女儿在朋友家吃的包子,回来后她心心念念希望我能给她蒸一次包子。说真的,因为女儿体胖,这两年我很少给她做好吃的,一想到那浑身的赘肉,如果我再给她盘盘碟碟的做,不要说动力不足,甚至会有一种负罪感。纵使这两年一身的“武艺”没有施展的机遇,或许已经退化了吧!今天就满足一下她的心愿。发面、剁馅儿,这都不叫事。
理想中蒸熟的包子是这个样子――白又胖。
可是事实蒸出的却是这个样子――黑又瘦,看来功力的确退步不少。
还好还好,外表虽丑陋,但内容蛮丰富,味道也不错,至少能吃吧!
晚上约朋友一家到定鼎门广场玩儿。虽偶尔有雨滴落下,但并不影响我们边走边聊的心情。
我与她是闺密更情同姐妹。今天我能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她功不可没。是她开启了我写作之门,并鼓励我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哈哈……我有今天的幸福家庭,她还是红娘。
一生难得有一知己足矣!我想我是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