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次走出家门到现在,有二十多年了。
离家那年还没满十八岁,还是个青涩的少女,怀揣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几乎是头也不回的奔出家门。之前从未离开父母身边,一直是最受疼爱的小女儿,这一走,便是三千公里外的北京。那时只觉得新奇,觉得世界的大门敞开了,一切好的坏的,不习惯的,需要适应的,有趣的人有意思的事,都呼呼地涌过来,没有多少闲暇体会父母的牵挂。只有在受委屈的时候、孤独无助的时候,才感觉到家的支持是多么重要。
然后是在岁月的磨砺里走过毕业找工作的奔波,落户北京的骄傲与辛酸,结婚成家经营小家庭的不易,分努力奋斗站稳脚跟的辛酸……工作后的二十年里,没有多少机会陪伴父母。这个过程里,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为人父母的不易,体会到对爸妈的想念,然而每年回家的次数都很有限,多数时候是匆忙的几天。守在妈妈身边陪她说话买菜,看爸爸倒腾各种古怪的小玩意儿和各种各样的工具,自己做小凳子,做手机包、零钱包,感受他们的日常生活,然后匆忙离开。
不知不觉中他们老了。我甚至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变老的,只是在某次回家时蓦然发现印象中无所不能、身强体壮的爸妈已经是一脸沧桑,开始有各种毛病,走路越来越慢,说话做事有了孩子般的固执,要买各种保健品了,对网络、对世界的变化时不时显出茫然而无助,听我们说话也经常听岔了,要慢慢解释……瘦瘦的妈妈,拥抱的时候总让我觉得心疼,还有点不能接受。
数次请他们到我家里来住上一阵子。孙辈们长大点走得开后,他们曾经到我这里住过两次,不长的时间,每次连一个月都没待到,便着急回去。我生活的城市对老人来说大而无趣,没有玩伴,忙碌和早出晚归更让他们觉得一天里见到我的时间太少,又总在担心身体不好给我添麻烦……于是,我只好继续在几千公里之外想念妈妈的怀抱,想念家里的味道,想念和爸爸去爬山问各种植物名字的乐趣。
仔细算下来,工作以后的二十年里,真正和爸妈相伴的时间,加起来大概也就是半年多的样子。想起有次回家,妈妈悠悠地说,见一面少一面啦,就算你每年还能回来一趟,就算我们能活到九十岁,也就还有十几次啦……我听不下去,但细想却真是如此。每每想到,便心头酸酸的。
这一次,我在南方短暂工作,一个人吃住,工作节奏比较慢,于是联合姐姐,想办法动员已经没有了照顾孙辈任务的爸妈到我身边来,和我一起待一段时间。
这简直是天堂一样的幸福时光。每天早上醒来,妈妈已经在做早点,跑步回来,就能吃上现蒸的花卷、现做的烙饼,中午晚上,一边和妈妈聊天一边准备饭菜,听爸爸说起他们白天又发现的菜市场、好玩的地方,看他们捡回来的贝壳买回来的小鱼,晚上一起出去散步,不停地聊天讲话,带他们去看风景看各种花草树木……常常觉得,不是我陪父母,而是他们陪我,让我在这个城市有了家的感觉,心里是安定的。
原来真的是那样,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这样的幸福不知道为什么常常让我觉得有种梦中的感觉,不敢相信真的可以有这样一段时间和他们每天相伴。好像过去这么多年没讲完的话都想要讲出来,好像只要爸妈在身边,我就总还是他们的宝贝小女儿,还可以和小时候一样撒娇,可以想怎样就怎样,可以一起快乐地东游西逛,看我们最喜欢的大自然。生活里琐碎的一切都因为父母在身边有了意义,成为一种享受。
然而终于是要结束这样的幸福了,过几天要送他们回去,下一次这样不紧不慢的相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这一个月的相伴让已经离家二十多年的我又一次感受到开门回家有爸妈等待,有一桌好吃的,有浓浓的家的气息。
成为一家人是要修几辈子才能得来呢?都说儿女是父母的前世的情人,这样的陪伴和离别还会上演几生几世?每一次的相伴都是不长的人生里有限的相伴,在父母老的走不动之前,我还能陪他们出去走多少次,还能吃上妈妈做的饭多少次,还能听他们的唠叨多少次?看着此刻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两个老人,瘦瘦的,有点佝偻的身影,真的很难忍住涌上来的泪花。
惟愿父母老的慢一点,再慢一点,我能有更多的机会和他们相伴,有更长的时间体会这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