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到许浑这首诗,是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可能是作者的疏忽,把诗的作者许浑标成了明,由此误导了我,我就一直认为这是明代许浑的诗。其实,还是自己学识太浅,唐晚期这么有名的诗人,我都不知,真是太浅薄了。
后来,我一次无意中的百度,才发现自己当初的错误。也正是由于这一次加深了我对这首诗的印象。
确切地说,在我第一次见到这首诗时,就喜欢上了,反复诵读后记了下来。在后来的书法创作时我也多次写过这首诗,当然在作者朝代问题上一直延续我那错误的认知。想想还真是有些些尴尬。
秋日题阙潼关驿楼/行次潼关逢魏扶 东归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按着这首诗所表达的内涵,我以为当以行书书之最为合适,楷书则显板滞一些,不能够把诗的意境淋漓地表现出来。所以我选择楷书书写本身就有些任性了。
我是学欧楷入门书法的,由于天资所困,侵淫多年也不能达至境,终是难脱呆板之气。后转学魏晋,亦未得魏晋之神韵,最终落得个不伦不类之态。
我虽然选择了楷书,但并不想写得过于严谨死板,所以我有意渗透一些其他的东西,但由于所学不精,写起来不能得心应手,结果弄巧成拙,便成了这般模样。
明显的败笔有两处,一是“条”字,折文头处理不合理,另一处“迥”字,字框形态不对,破坏了字的美感。
一位书画家说过,作为相近的艺术门类,书法要比绘画更加高深,他学了五年绘画,敢拿出去卖钱了,可学了十年书法,却不敢示人。由此可以说明书法学习之难。
我是个不够勤奋的人,学书几十载,其实真正坐下来,认认真真写字的时候并不多,尤其前些年,心性浮躁,又染上麻瘾不能自拔,书法学习成了闲余之闲事,可见我是多么不思进取之人。
如今年将老迈,回首当年,未免多有遗憾。
然光是感叹有何用哉?还是当趁有生之年,多沉下心学习点东西才是正道,不再给有限的余年再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