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下一页页北风,拿去喂食西湖畔的霓虹,再添加些烟花与一整排的梧桐。”这是方文山为杭州做的诗,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美得动人的杭州图景。
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一千个人心中也一定有一千个杭州。这座城,千人千面。每个人心中都对它有着自己的认识。
会稽,钱塘,再到今天的杭州。时光为这座城市雕刻下无数的印记。西子湖畔的文人佳话,雷峰塔下的动人传说,历史仿佛格外偏爱这座城市,赋予了这座城市与众不同的魅力。
提到杭州,绝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西湖。西湖,是许多杭州人记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这个看上去也许并不起眼的湖,承载了杭州城几千年的历史记忆。
“苏堤春晓”,“曲院风和”,西湖十景,每一景都是一幅画。有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果用在杭州身上,便是“景中有画,画中有景”了。曾经有一次在西湖边散步,沿着西湖边的道路,慢慢的走着,一边走一边看着湖景。渐渐的,天色暗了,游客渐渐散去。白日里显得有些拥挤的西湖逐渐变的冷清,此刻的西湖方才褪去了外衣,显现出了本来的面目。如果白天的西湖是风华正茂的翩翩少年,那么夜晚的西湖就是待字闺中的二八少女,内敛而矜持。漫步在苏堤之上,正如千年前的苏轼一样,望着平静的湖面,感觉时间似乎发生了逆转,仿佛千年前的那个北宋,那个有苏东坡的北宋,又回来了。西湖,或者说夜晚的西湖,是杭州记忆的灵魂。
如果说西湖存在于大多数人心中,那么有些东西则只属于杭州本地人,那就是一条条错综复杂的小巷。每一个城市都有小巷,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不同城市的小巷有着不同的特色。
杭州的小巷不同于北京胡同的苍凉古朴,它不宽,窄窄的,不急不缓的伸展着,像极了江南水乡的女子,温婉而内敛。漫步在杭州的小巷中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一级级台阶,一座座门庭让你仿佛穿越到了古代,而不远处就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那种在喧嚣中独得一片宁静的感觉实在今人难忘。
很多人都读过戴望舒的《雨巷》,而戴望舒就出生在杭州城的小巷中,我想,那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般的姑娘,也许就藏在这曲折幽深的小巷中吧。
大塔儿巷,小塔儿巷,桥西直街,这些名字陪伴了许多代杭州人的青春。上学路上的一碗虾肉馄饨,放学路上的一根糖水冰棍儿;和伙伴们玩耍时的欢声笑语,犯错时躲避父母责骂时的顽皮淘气,都伴随着这一条条小巷,深藏在了许多杭州人的心底。
人们生活在城市中,经历着悲欢离合,这座城市里留下了他们一生的印记。城市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是人们的回忆不会,它会伴随着城市永远的留在那里。其实,人们对城市的怀念,也就是对自己曾经回忆的怀念。
时代在不停的发展,城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迁。那些记忆中的老地方,老物件儿,有的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它的历史和文化才是它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对于杭州城来说,没有了那承载记忆的西湖,没有了那一条条小巷,杭州,何以称之为杭州?
这座承载了太多人记忆的城市,正在受着现代化浪潮的冲击,那些记忆中的美与寄托,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历史给了这座城市太多的美,我们不应该去破坏它,而应当去珍惜它,保护它,让它能够继续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当一条条小巷被改造成商业街,当一片又一片老城区被改建时,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一声叹息。
“撕下一页页北风,拿去喂食西湖畔的霓虹,再添加些烟花与一整排的梧桐”,诗句还回荡在耳边,只希望这风,这湖,这梧桐,能在杭州人的记忆中永远的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