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文字,希望提高文字的表达。贾行家对于语言文字的说法,令我受益匪浅。
语言不是磨炼技巧,而是培养气质。模仿学舌只是形式,关键是要让自己泡在好语言里。就是用你的语言目标,给自己建立环境,慢慢就有审美和直觉了。
我不建议从翻译小说里找语感,很容易出现所谓翻译腔。
在白话文里,泡在老舍的文字里是很好的选择。他的小说,各方面都有争议,唯独语言是人人都佩服的。他能用最平常的语言材料,写出人人都看得懂的美感。
有人算过,《骆驼祥子》所使用的汉字范围,在3000个以内。只要认识621个字,就完全能看懂。这是真功夫,也是高功夫。
审美建立起来的标志,就是你觉得:日常见到的难看文字越来越多,甚至有了语言洁癖。
那么,恭喜你!品位和标准已经有了。这时候再练,肯定事半功倍。
具体方法就多了去了:有的人喜欢一边写一边读,写成之后反复朗读。这样能解决语言的节奏、音韵问题。是的,中文有声调变化,要考虑音韵。结尾在平声还是仄声上,效果都不一样。
有的人喜欢炼字,像贾岛写诗一样,要把字用得恰当而奇崛,这也值得尊敬。
有人运用形式逻辑来分析句子构成,这对写严谨的公文、应用文特别有效,能避免文字绕来绕去、出现歧义。
中文先天不支持逻辑严整的复句。复杂的逻辑,需要用短句来表达,所以需要明确每句话的结构和作用,让它只表示一层意思。
具体选哪些练习法,要看你想写什么,也看你的目标和品位。
最后再说一个心法:每句话,都只有一个最好的说法,当然,这是我们一般人达不到的。但我们要知道它存在,努力接近它。“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如果写出来,觉得还能挑出多余的字,还有不确定的词,那这段话就需要再改。改着改着,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文字功夫和从前不一样了。
总结下来,磨炼语言其实和所有的技能练习一样:建立一个审美标准,从细节开始,朝着它做有效的、细节化的刻意训练。
(贾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