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中的五个“yuan”

       作为学生了解戏曲知识的重要作品,《窦娥冤》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必修篇目,尤其是其中的第三折戏剧矛盾激烈,人物性格鲜明。 我们可以以窦娥的“冤”为中心,以第三折为重点,围绕五“yuan”字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对整部作品进行阅读。

        一、窦娥冤之“源”

        源,即来源。窦娥因何事蒙受冤屈,引导学生阅读戏曲的前两折的内容,梳理戏剧情节,分析张驴儿父子、赛卢医、知府桃杌等方面人物的形象的特点,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

        二、 窦娥冤之“怨”

        怨,即怨恨。引导学生重点分析第三折中窦娥指斥天地的那两个曲牌唱词,一个端正好,一个是滚绣球。从窦娥对天地的指控中,我们看到窦娥的反抗精神,当然也看到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以及底层百姓的无奈。这两个曲牌使用对比、对偶、用典等多中手法,句式工整,音韵和谐,是品味戏曲语言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三、 窦娥冤之“愿”

        愿,即誓愿。窦娥临死前发下三桩誓愿,这是戏剧的高潮阶段。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桩誓愿范围越来越广,程度原来越深,具有极强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三桩誓愿一一实现,既变现了底层百姓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无限期盼,又充分体现了作品的浪漫主义特色。

        四、 窦娥冤之“缘”

        缘,即缘由。探究造成窦娥冤屈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从自幼丧母到被卖做童养媳,从丈夫去世到代人受过,从受无赖诬陷到遭受昏官误判。天地不分清浊好坏,官府不问青红皂白,社会无赖流氓横行,这一切都是使窦娥蒙受冤屈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造成窦娥冤的最根本缘由就是那个无情黑暗的社会。

        五、窦娥冤之“圆”

        圆,即圆满、团圆。引导学生阅读戏曲第四折,了解戏剧结尾。窦娥之父窦天章考中科举得做高官,受命巡按,替女伸冤。整部作品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尾剧终。 这样大团圆式的结尾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这样的结尾符合了人们的好人好报、恶人恶报的心理期待,也表达了人们渴望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当然,这样的结尾也冲淡了戏剧的悲剧色彩。所以曾说从严格意义来说,中国没有真正的悲剧。这样给了学生一个进行进一步扩展阅读的指引,对中国文学作品大团圆式结尾的一个研究性分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引言:王国维曾在《宋元戏曲史》中评价《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窦娥冤》取材自汉代流传下来的“...
    棠梨西阅读 5,501评论 0 3
  • 作者简介:关汉卿(1234年前-1300年左右),号已斋(一斋、已斋叟),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和祁...
    小小的Jobs阅读 4,181评论 0 0
  • 引言 冤假错案在哪个时代都有,或是难过、亦或是伤心,但更多的是无奈。我们怨自己力不从心,也怨法律不健全,让坏人钻了...
    最好的我们_9435阅读 4,434评论 0 5
  • 开启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分享 创建 Android开发者家园 这个微信公众号也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吧,这段时间一直没...
    sydMobile阅读 2,615评论 0 0
  • 一般11点就睡觉的我在前几天为了看一部老电影到了2点半才睡,在经历了不同往常的晚上晚睡→早上晚起→上午无精打采→中...
    礼明阅读 1,456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