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对孩子的教育通常有三种方式
一种是溺爱
一种是无能为力放任不管
还有一种就是方式方法笨拙而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在绘本的阅读当中,我发现,很多绘本都在讲述父亲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承担家庭当中的责任,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一个家庭。
绘本《小凯的家变了》这个故事很有趣,爸爸去接妈妈,走之前对儿子说:“我们家要变样了。”然后就出门了,留下孩子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家里面反复咀嚼这句话的含义:家里要变了,家里什么要变了呢?家里有各种各样的家具……于是慢慢的,炉灶上的水壶变成长出了耳朵和尾巴,大沙发变成一只长长的鳄鱼,扶手沙发变成一头黑色的大猩猩。而猫的尾巴上出现的蛇的脑袋,太可怕了。小小的儿子赶紧来到院子里,却发现院子里的东西也在变,扫帚变成了刺猬,就连晾衣绳上的小夹子都变成了香蕉还有袜子,抬脚一踢皮球飞射出去,却变成一只鸟飞走了,而墙上居然出现一个大洞,一条巨大的象鼻子伸出来……
哇哇哇,太可怕了,赶紧回家,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直到爸爸妈妈回来……
妈妈的手上,抱着一个小小的婴儿__小凯家新的家庭成员,一个小妹妹。
看到这里我们才恍然明白,爸爸说的:我们家就要变了,指的是有一个新生命的到来,生活的规律会有一些变化。
我们会忍不住笑起来,这个直男癌爸爸一句轻描淡写、粗枝大叶的话带给孩子多大的心理恐慌啊。
再想一想,这不就是很多爸爸跟孩子的沟通方式吗,和小小的孩子不在同一个对话频道上,站在自己的角度,简单粗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忽略了小小的孩子是需要更明白更清晰的沟通。
《小凯的家变了》如果孩子阅读能看到一些好玩奇趣且古怪的想象,如果爸爸来阅读,会明白和孩子沟通的另一种方式。
《敌人派》是我一直很喜欢的一本绘本,这里面有一个很智慧的父亲。在孩子和同伴之间发生纠葛的时候,他没有苦口婆心的说服规劝。他的智慧在于他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他知道怎样更完善的处理这件事。他给孩子说,他会做一种派,这是个什么样的派呢?虫子、泥土、蚯蚓、腐烂的东西做派的原料。一旁的儿子看到后喜笑颜开,心花怒放,爸爸这种恶作剧让他感受到了一种痛快,把内心的黑暗情绪发泄出来,想想自己不喜欢的朋友,要过来吃这样一个派,内心真是充满了激动啊,孩子那种报复的心理通过一个派完全诱发出来了。
然而更重要的是,爸爸一定要让孩子亲自去邀请不喜欢的朋友。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在去邀请朋友的过程当中,两个孩子自然而然就玩在了一起,他们又成为朋友了。
孩子把朋友邀请到家里吃了派,你可以想象孩子内心那种纠结吗,你可以想象,当孩子发现爸爸的派是一个真正的美味的派,而不是恶作剧派。内心那种放松和喜悦吗?
我这样的陈述仅仅是故事主题的一条线索,而在读图的时候会有更多的细节,看出这个父亲的教育智慧,比如他的表情细节、比如他们孩子建造的树屋……
在同理心角度上,父亲比母亲,更具有共鸣性,因为父亲有时候像个大孩子。而这个父亲的智慧在于懂得如何让孩子发泄内心的情绪,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支持。他懂得孩子和孩子之间发生矛盾,解决问题的不是大人,是孩子自己。他懂得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隐蔽性,有了这样诸多的考虑,才会有这样巧妙的办法,化解孩子的这一场成长当中的心理问题。
这是一个父亲能给孩子的力量,这是一种无言的精神引领。在很多时候父亲能起到的教育效果是母亲所达不到的,利用自己男性教育的特点,帮孩子轻松化解心理危机。要为这个父亲竖大拇指。
几年前,看过一部赵薇主演的电影《亲爱的》看到了无数孩子被拐走之后发生的揪心的场景。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孩子不见之后,夫妻之间的相互指责抱怨,最后家庭破碎。
那个时候我读了一本绘本《驴小弟变石头》一个也是孩子消失的故事,但是图画却是温暖唯美的。好像从读图开始就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温情。
我一遍又一遍的读这个故事,我总是在想它为什么吸引我,后来我发现,是爱!
驴小弟消失了,因为一块有魔力的红石子,它变成了一块石头。驴爸爸驴妈妈的伤心、害怕、沮丧……他们的感受是相同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总是有这么一些细节。驴妈妈每天哭泣,驴爸爸会搂着她,安慰她。驴妈妈呆在家里不想出门,可是五月份野花盛开的时候,驴爸爸一定要求驴妈妈出去散心野炊。
驴爸爸发现了地上一颗小小的红石子,驴爸爸弯下腰捡起了这颗红石子,他说他的小宝最喜欢收集石子了,并把石子放在了旁边的石头上面。于是奇迹发生了,在红石子的帮助下,驴小弟又变了回来。
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爱创造了奇迹,或者说是驴爸爸用一个父亲的能量挽回了整个事件,在家庭发生变故之后,他面对妻子不是抱怨指责,而是温存的关怀,用他的力量背负起这个家庭继续向前走的希望。驴爸爸是有力量的,也是智慧的。
绘本不属于小孩子
绘本更不是专属于妈妈和孩子的亲子读物。
绘本巧妙地充当了父亲教育的填充色。
愿更多的父亲都去读绘本,从而拥有更多的教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