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几万块上课,却还是成长缓慢。每次都痛下决心,却仍然改变甚微。其实,我们欠缺的并不是“知道”,而是“做到”!
拆书帮作为知识界大咖级别的存在,不断强调内化、强调实践、强调“拆为己用”。在推崇的干货满满或是快速成功的主流内容界,犹如一股清流。
而拆书帮最核心的一套工具,就是“IAA便签法”。从鉴别整理信息,到内化信息建立体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了解“拆书帮”之前,我也接触了很多“学习”类的系统化知识,有付费内容也有经典书籍。今天我就用刚刚学到的IAA便签法,给IAA便签工具来一次全流程实践,以求更深的理解,对以往知识进一步的梳理和串联。
IAA便签工具是什么?
简要的说,便签法包括三个便签。一个叫I便签,主要是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知识的内容表述出来。还有一个A1便签,是让我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或之前接触过的案例),对该知识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校验;最后一个便签是A2便签,要求我们在知道之后去做到,规划自己今后的实践。
但实际上,每一个便签还有更具体的标准和注意事项。但是,太多的理论堆叠就不容易理解,这里暂时先不展开。
在之前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中,我倾向于使用“幕布”或者Xmind做大纲笔记,把我认为重要的部分,记录下来。通常是长这样的:
尽管已经尽量简短,以求对大纲脉络的掌控,添加了图片或者标记等助于记忆。但是后来慢慢发现,我做过的笔记,几乎很少拿出来再看,更谈不上进一步的内化以及体系化知识的构建。这样的笔记,几乎等同于摘抄目录,哪怕进一步的理解,也是非常少的。
而便签法中的第一步,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就已经在理解的层面上进了一步。
这样的对比,像极了我高中时学习英语的两种不同状态。高一时,以为非常努力的女老师带我们。几乎每次课,她都做了非常充分的备课,然后把重点内容都抄在黑板上。我和其他同学一样努力跟着老师的进度,一点一点的把板书抄到自己的笔记本上。一个学期下来,厚厚的笔记本已经记得满满登登。每次英语课也都是累的几乎睡着,但成绩却仍然没啥变化。
到了高二时,换了一位男老师。他的方法迥然不同,上课几乎不用做什么笔记。每次课他讲的语法,总会 跟着几个例句。而我们只需要把例句背下来,对照着语法记忆重点和使用方法。然后在接着进行几次练习。我感觉英语学起来轻松了非常多,而且成绩进步飞快。
其实这不就是便签法的体现吗?I便签过程中,把语法要义弄明白。配合上例句也就是案例,进一步加深理解。然后注重实践,去应用掌握的语法。一套流程下来,这个语法,已经是自己的了。那个知识,也就成了自己的了。
李叫兽在知乎上有一篇回答——李叫兽是如何手机和整理信息的。里面讲李叫兽获取一个知识点之后,先问自己——“我遇到的那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理论所解释呢”?然后就竭力从自己接触过的知识中,寻求案例支持,不找到5个以上不肯罢休。这其实就是寻找案例的 A1便签过程。在之后,他会为这个知识去构建更多的使用环境,这就是A2便签的具体表现。
结语:拆书远不止于此,我的知识体系搭建之路也才刚刚开始。通过对于知识点的梳理,使其更具有“可连接”性;再通过横向的对比联系,把之前所学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建立知识体系;通过不断的践行成长,让自己的知识体系逐渐壮大。
学习是所有能力的根基,也将是自己建立的第一个体系。下一步,与 斯科特·杨方法的《如何高效学习》、许岑的学习课程还有李笑来老师的“元学习”等知识相联系起来。再做进一步的梳理。
感谢赵周老师的课程,感谢拆书帮。201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