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手机突然无法开机了,你肯定特别着急,但却很难立刻找到原因,有可能是没电了,但当下又找不到插座,也有可能是因为黑屏了。
但是无论是手机黑屏还是没电,在你的脑回路中,都能有一系列对应的解决方案,而手机能够正常开机了,也意味着手机这个“系统”的故障被排除,这一个解决的过程,就叫做系统化思维,也是全局思维。
结构化与系统化思维看似非常相似,但是却不是在一个体量级,我们可以讲结构化思维理解成一根树枝及它的分叉,而真正的系统化思维,是整颗树,他与结构化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否构成一个整体。
我们可以把系统理解为一个“电路”,有调节回路、有增强回路、有滞后效应。而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最关键的地方就是“相互作用”
系统化的思维就像一台手机,只有每一个环节稳定,才能让手机不出现“无法开机”的情况。而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手机系统的中的某个模块,这个小模块是结构化的,而整个系统,是由多个模块构成。
就像我们现代化的汽车,当你的车出现故障之后开去修理厂,修车师傅顶多听你描述一下过程,然后就开始将检测仪插入OBD(On Board Diagnostics 车载自动诊断系统)中,等待系统出结果再开始修理,而不是像几十年前,根据描述,先把车拆了,再一点点的修理调试。
系统化思维能够让我们更全面的分析问题,更快更高效的解决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系统化”的场景。而当下的我们更应该熟知并掌握系统化思维,从现在开始,养成系统化思维的习惯。正在收听的你,一定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明天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