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太阳豪横,一大清早就毒辣辣的射向大地,整个四川热到爆,朋友圈晒汽车温度表的40°已经是最低的了,最高的川南一个乡镇晒出了47°,有条件的或是开车到甘孜、阿坝,或是开车到云贵高原,或者驱车到峨眉、青城,或是进入乌蒙大山,总之不是去高原就是去大山,逃避四川盆地和城市的热浪;没有条件的,要上班的,要劳作的,就只有靠室内空调、电扇、冰柜这些现代家电避暑了。
那以前,我们是怎么度过酷暑难耐的三伏天呢?
记得小时候,没有空调,甚至电也没有,一到夏季酷热时,人们手里几乎都有一把扇子,男人肩膀上总是搭着汗帕,热的时候不停的打扇、擦汗,躲避酷热最好的地方是洞穴和树荫下的河边,或者阴暗潮湿的地方,实在受不了时就去水里泡起,或者干脆淋一盆冷水。
记忆中最热的一年,不知温度是多少,反正狗儿也热得趴起、长长的舌头伸出来不停的踹粗气,只要有一点风,或者阴凉的地方就会有人聚集乘凉。夜晚,人们洒上冷水给地面降温后放上竹席、点上蚊香躺下休息,但仍然热得不停的摇扇、擦汗,通宵难眠,直到快天亮了睏得不行才勉强入睡。我那时住在学校,热得实在睡不着,学校教室是泥土地面,我们先淋上水后让地面湿润,然后穿一条短裤光着身子躺上面睡觉。
现在的条件已经今非昔比 ,即使是农村空调也已经普及,只是难以想象,如果没有电、没有空调,遇到今年这样的酷暑,居住在钢筋混凝土里面的人们,该怎么度过这样的酷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