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主要思想

我们以《庄子》这部书为主要依据,来看看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子,他的主要思想。这是我们在《庄子》中,在他生平事迹了解的基础之上,对庄子做进一步的分析。司马迁说庄子的思想,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这个"要本"实际上就是最根本的思想,也就是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最根本的看法。关于世界最根本的看法,道家学派一个代表人物,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开篇就提出,这个世界是由道构成的。道是这个世界的本源本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是带有机械观念的宇宙生成论。在这里,也就是说,世界的万物万事,最根本的就是来源于道。这是老子的世界观,也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最根本的看法。在《老子》的21章中,老子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再次说明道是世界的本源,这个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和我们现实世界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不一样。这就用《周易》的话来说,就是形而上的。而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些事物是形而下的。道是道家哲学的最根本的思想。在这点上,庄子和老子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在《大宗师篇》中,庄子这样说道,道非常的神圣,是这个世界万事万物产生的根源。用庄子自己的话来说,是这样的,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这个里面的"鬼神"实际上是"生"的意思,就是说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鬼神,都是有道所决定的,更不要说世间的我们可以感知的事物,也是由道构成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庄子和老子在世界观上没有多大的不同。但不然。在世界本体论这个问题上,庄子对道的阐述也有他自己的智慧所在。我们看下面一个场景,可以看到庄子的智慧所在。

《庄子.外物篇.知北游》中,我们看到有一个东郭子的人,看来也是一个读书人。东国子对老子,尤其是对庄子,所说的那个构成世界万物万事本源的道,觉得很难理解。有一次,他就当面向庄子去请教,说,您所说的那个道,到底在哪里?庄子给他的回答非常简洁,说我所说的道无所不在。但是东国子这下子就不干了,他说你说无所不在,我怎么好像没有感知到呢?他说你能不能明白的说出来?你只有说出来,说明确一点甚至可以说你指名告诉我,道在哪里,这样我才能够接受。庄子被东郭子的这种好问精神所逼迫。好像不经意之间就指出他说的道,就在蝼蚁的身上。东郭子听到这样的话,觉得非常好笑。

为什么觉得好笑呢?在《大宗师篇》中可以看到,庄子所讲的道非常的神圣。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前不为高。这个道是如此的高超和神妙神秘,怎么突然变成了地上的小爬虫?所以东郭子就质问庄子,你所说的那个道怎么如此的卑下呢?庄子觉得东郭子听到他这个道在蝼蚁之上的时候,觉得这个道是卑下的。他就顺着东锅子的话再往下说。他说,道不仅在蝼蚁而且在稊稗,稊稗是什么?稊稗是杂草。杂草也有道吗?庄子又说不仅杂草有道,连瓦片碎砖头也有道。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庄子在回答东郭子问道在哪里的时候?他不经意间说出来,三个。一个是蝼蚁;一个是稊稗bai;一个是瓦甓。

我再仔细地考虑一下这三样东西。发现这三个东西真的像东郭子所说的,越来越卑下。你看为什么呢?蝼蚁至少还是会爬的动物;而稊稗呢,是一棵杂草,是植物;到了瓦甓,连动都不会动。它是一个无机物。但是我们再想一想,把这三样东西加起来,似乎就构成了世界。蝼蚁代表着动物,有机界的动物;稊稗代表着有机界的植物;瓦甓代表着无机界。按某种机械论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实际上是由有机的动物、植物以及无机的这样一种纯粹的无生命的物体构成的。庄子好像是随意说的,蝼蚁,稊稗,瓦片,这三样事物,但当我们把它们合起来的时候,和他的大命题"无所不在"是相符的。正是回答了东郭子所说的那个问题:道无所不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的智慧所在,所以他讲的那个道不是直接的一个抽象的命题给你。而是在和别人的讨论过程中,让你进一步看到了,也认识清楚了。这个道确实是无所不在的,是这个世界上最根本的东西,是庄子的世界观。也代表着他的哲学本体论的观点。

看看庄子作为它的奇特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了他的世界观和哲学本体论之外,我们可以进一步来探讨一下庄子独特的人生观。从《庄子》这部书的文本来看,好像庄子的人生观是比较消极的。

首先看《庄子.内篇.齐物论》中,有一个寓言故事是庄周梦蝶。这个故事很有文学性。后代很多作家作品中,把这一个故事当作经典的典故来运用,表达了很多作家对人生的体验。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他的代表作品《锦瑟》。这首诗中就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里的第三句就是化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

庄周梦蝶的典故在《齐物论》中是怎样描写的呢?《内篇.齐物论》中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周与蝴蝶则有分矣。此之为物化。

我把后面三句姑且搁置。前面的这里是说,前不久庄子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这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的好看,他已经感到自己不再是生活在世间非常贫穷长的非常干瘦的那个庄子了,而是在空中翩然起舞的一只蝴蝶。不久之后突然醒了,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不是那只翩然起舞的蝴蝶,于是流露出非常惊异的神色,我还是那个干瘦的贫穷的庄子吗?那么刚才我的梦境当中,为什么我变成了一只蝴蝶了呢?难不成我庄子没有梦见蝴蝶?而是蝴蝶梦见了我庄子吗?这个故事把庄子和蝴蝶通过梦境交织在一起,有一种荒诞的感觉。这种荒诞的感觉,在后代的文学作品中,直接的说出来就是浮生若梦。人生就是一场大梦,梦在某种意义上是虚幻的。

就像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说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里的梦也可以追溯到‘庄子梦蝶'的这个梦中,也代表着人生的一种虚幻,叫浮生若梦。

为什么庄子通过这样一个梦蝶的故事来表现自己的人生观念呢?那么其实正是这个荒诞的庄周梦蝶的故事,隐藏着庄子人生的痛苦。这种人生的痛苦来自于他个人的体验,也来自于他对世界的观察。庄子生活的苦痛,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因为他自身的生存状态是比较贫寒的。庄子作为一个思想家,不仅仅以为它自身的贫穷,而对人生持这样一个悲观的观点,更主要的是他对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战国中晚期),天下普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样一种现状的观察,使他产生了人生苦痛的感觉。

在《大宗师篇》中,庄子用这样的理性话语,直接的指出了这一个观点。他说,身为负赘悬疣,四维绝幻溃痈。负赘和悬疣,指的就是人身上长出来的多余的瘤子。

这个瘤子是毒性的,那肯定是要切除的,否则人的生命就会死亡。如果留着不切除掉就会走向死亡的境界。那么庄子认为只有死亡才是这个瘤子最后的消解。我们可以看出来,从这样一个直接陈述的理性话语中,庄子的人生观显然是悲观的。与生存的苦痛相比较,庄子认为生命的对立面是死亡,在某种意义上,死亡倒是人生一件快乐的事。

在《外物篇》有一篇题目叫"至乐"。"至乐"就是最快乐。什么是最快乐的呢?我们从《庄子》的几个片段故事中,可以看出来。里面是这样写,庄子,有一次到楚国去,走在路上,看到路边有一个骷髅头(骷髅头叫髑髅)。空空洞洞的样子,于是庄子用自己的马鞭子,敲了一下这个骷髅头,就问他,骷髅头你是怎么死的?你是不是太想活了,结果养生不当,反而使自己早死了;或者是你们国家遭到别人的进攻,在战争之中被人砍杀了;或者是不是你自己做了不好的事情,无颜见父老乡亲,自我了断了呢;还是你像我一样经常挨冻受饿,结果被饿死了…这时候我们发现庄子在《至乐篇》中,这一段的庄子的形象不再是那个超绝的哲学家的庄子。他摇身一变,变成现实生活中平凡的你和我。普通人一般认为生命当然是最宝贵的,也是最美好的。而死亡是人们最不愿意接受的。所以庄子转化为普通人来对骷髅进行追问,问了半天这个骷髅,觉得似乎累了。他觉得累了,话要说完了,于是把这个骷髅头顺便移过来当作枕头呼呼大睡。

他睡着了就要开始做梦。这个骷髅头就在梦中出现了。骷髅头就质问庄子,你刚才一系列的谈话,我看您好像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但是在我看来,你所说的话都是活的太累,所以才说这样的话,你要像我这样,就不会问这些问题了,那你是不是想听我骷髅讲一讲我现在这种状态的快乐呢?庄子感到很奇怪。像你这样变成了一个骷髅,难道还有什么快乐呢?这个骷髅于是就对庄子说了,你看像我这样,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已无四时之事,从纵然以天地为春秋,虽面南王乐,不能过也。你看像我这样,没有人管我,我也不去多事管别人去。我就按照四季的运行,该是到了春天,我就过春天的生活。按照春夏秋冬四时的顺序安然的过这一年,即使你做了国王乃至做天子也没有,我现在这样快乐。这里的《至乐篇》庄子变成了一个普通人。骷髅倒是变成了能够代表庄子思想的一个形象。这里的骷髅头形象非常怪异,正是这个怪异的形象,倒是说出了庄子真正的人生的观点。骷髅是带有寓言色彩的。《庄子》这部书不仅通过寓言来表现他奇特的思想,有的时候又让庄子现身说法。让他自己从生活境遇谈自己的观点。

在《至乐篇》中记载了庄子自己遭遇的一件事情,是他的妻子去世了以后,他的朋友惠子来吊唁他。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故事。庄子的妻子去世了,惠子作为朋友来吊唁,看望他。惠子走到庄子家里看到庄子那副德性就非常的生气。你看庄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在古人叫做箕踞,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坐姿。箕踞倒也罢了,后面还有鼓盆而歌。惠子看到这个场景似乎忍无可忍了,就质问庄子,你看你的妻子和你生活了一辈子,为你生了孩子,现在老了去世了。你不痛苦,不哭倒也罢了,你为什么还在这里敲着盆子还唱着歌,是不是太过分了?

在我们看来,这好像的确有点过分。这里的鼓盆而歌,按照一般的理解。有的民俗学家从民俗的角度来说,楚地的风俗,在送葬的时候就有这样的做法,就是鼓盆而歌或者是击鼓歌舞这样一种做法。按照风俗的理解,这样不符合这个片段的意思。鼓盆而歌,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做出这样的动作确实令人难以想象,那么庄子是不是变得非常冷酷无情呢?没有理性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庄子的形象在我们心中就大打折扣了。实际上庄子可能不是这样的人。我们看下面庄子对他的朋友也是他的对手惠子的质问作出这样的解释。他说,你理解错了。开始的时候,我不是这个样子的,当我的妻子刚刚去世的时候我非常的感慨,也非常的痛苦。但是我想了想,人的生命是怎么来的?你说人的生命本来就是一团气,气有凝聚的时候,也有消散的时候,而人的生命实际上就是气的凝聚,气凝聚了之后,在运动过程中就会消散,消散了人的生命就终结了。实际上人的生命的终结就相当于气的一种消散。人的生命失去了以后,就相当于一个人在一个安静的大屋子里面安然的休息。你想一想,一个人在一个大屋子里面安然的休息,你在旁边嚎啕大哭,实际上并不是表达悲伤,而在某种意义上是干扰人家的休息。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我在这里做出这样一种姿态。庄子这样一个场景的故事为后代的小说家产生了影响。如明代的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进一步的演绎了这个故事,但是它表达的和庄子的《至乐篇》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冯梦龙的小说之中,表达的是晚明时期,人们对物质利益时代追求的一种人生的观点。回到《庄子》这个文本的时候,实际上是庄子在这里表达的他的生命的一种特殊的思想。与其生活是如此的特别的痛苦,还不如离开这个世界。我们看起来庄子的人生观点是悲观的。

人生苦痛的观点,在我看来一般是消极的,但是庄子为什么会对人生抱有这样消极的观点呢?这背后隐藏着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我们中国广大的思想家,特别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甚至包括《周易》这部书中,都包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孟子曾说过,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周易》这本书的创作就是古人的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周易》里边也说,周易者,其有忧患乎。

那么,庄子的这种人生苦痛的观点实际上是庄子的忧患意识在背后起作用的。我们来看《齐物论》中庄子这样写道,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在这个段落之中,我们看到三句话:不易悲乎;可不哀乎;可不谓大哀乎。从情感的表达来看,是一层比一层深。"不易悲乎"说明庄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对生存不得已,要和别人竞争。在惨烈的竞争之中,人的生命就消逝了时光匆匆。我们不能够让时间和脚步停下来,你觉得是不是有点悲哀?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庄子进一步说道。我为了生存一辈子忙忙碌碌,但是这样忙忙碌碌了一辈子之后,仍然似乎没有什么成就感而弄得非常的疲惫不堪。你是不是觉得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情呢。这是第二层意思。我们普通人认为至少人是有生命在的,还能活着,但是庄子认为像这样悲苦的活着,到底有什么用处?有什么好处?在这个悲苦的时光之中,一天天的流逝,我们一天天的老去身体还有心理都老了。在庄子看来,人的心理的衰老是最大的悲哀了。这是庄子对悲苦的人生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是来自于庄子个人的生活的苦痛,也是来自于庄子对现实生活中人生的一种观察力得出来的结论。庄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说法,就是与物相刃相靡。就是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与别人相互竞争,相互搏杀而产生的摩擦。在《庄子》这部书中,有一个寓言的场景。是与物相刃相靡的一种场景的寓言。在《山语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为人们的广泛的了解,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篇》,这个故事在最先的时候,实际上是展现了人世间的一种竞争状态之下所产生的痛苦生活场景。有一次庄子到凋零,这个地方去游玩。凋零,这里长了很多荔枝树,这时候忽然从天空中从南方飞来一只大鸟。这个大鸟翅膀有七尺长,眼睛也非常大,但是他似乎看不见东西,飞着飞着。他竟然撞到了庄子的脑袋,然后停到栗子林上面,被大鸟撞到脑袋的庄子特别生气。他说,这是什么鸟?翅膀长的那么大,却飞不高;眼睛瞪得那么圆,却看不清楚;庄子变成凡人嗯,对大鸟撞到她的脑袋,这件事进行报复。于是蹑手蹑脚的把身上的弹弓拿出来,准备用弹弓去射伤这只大鸟。正当他聚精会神的准备的时候,他看到了树上有这样一副情景:看到树荫之下有一只蝉正在凉快地叫啊,非常的投入。它却不知道有一只螳螂正在举着自己的前臂,准备去博杀这只蝉了。对,在树荫下凉快,它不知道地还在那自鸣得意。而螳螂正准备聚精会神的捕杀蝉的时候,聚精会神的望我了。天上还有一只大鸟,准备捕杀蝉。大鸟他也是忘我的,看到了这只螳螂,所以他忘记了旁边还站着一个人。这人被他撞疼了以后,准备用弹弓来射杀它。…哎呀,庄子看到这个场景,他触目惊心。他说,以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

他说世间的人与人之间,一般的人认为是可以互相帮扶,但在庄子看来,人与人之间很容易产生利益的冲突。所以他说,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是互相牵累的。所以庄子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他忽然觉悟了,把弹弓扔掉,快速的逃走。这下,他不跑也就罢了,他来到了这个荔枝林时,荔枝林是有人看守的。庄子在这里漫步的时候,看荔枝林的人也没觉得怎么样?但是这时候看守荔枝林的人,他发突然发现有人在荔枝林狂奔,可能觉得有人来偷东西了,于是这个人就跟在庄子的后面,一边跑一边喊骂。庄子非常的郁闷回到家里面。三天都没有吃饭。

清代哲学家王念忠,说,三日不停,行,就是不快的就是三天内心郁郁不乐。那么这一段的描写多半也是带有寓言色彩的。寓言背后告诉我们,在现实世界之中,与人相刃相靡。或者用成语来说,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种现象本来是一个自然现象,庄子把它看成是人与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现。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庄子才理解了这个社会生活。所以张庄子才对人生产生了一种悲观的失望的态度。这是我们所看到的庄子的人生观点。可能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庄子的观念是悲观的,这种悲观的观念来自于庄子深沉的忧患意识。是对我们人类世界的一种看法。我们进一步探讨庄子的社会理想。在《胠箧篇》中,庄子认为我按照儒家那套用人来治理天下的做法,似乎也不能够拯救这个世界。在《胠箧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平常我们的生活之中,通过自己的辛辛苦苦,挣得一些财物不容易。花去时要节约一点,省下来的要好好保护好。于是把我们挣来的财物放在箱子里面,有时候还觉得不太放心,外面再加一把锁,再加上绳索。这下,可能就有点放心了。这就是我们一般人认为的保护财物最好的方法。

也是最明智的做法。但在庄子看来,这个只能防小偷,而防不了大盗。装箱、加锁,对我们来说是保护财物的,实际也为大盗提供了方便。

我们说,儒家治理国家的时候,像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一些规则,但这些规则看为什么人所用。如果是大盗,为大盗所用,可能整个国家都被他窃取了。

所以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说法呢?庄子进一步指出,他说,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在庄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战国中晚期是一个非常动荡的时代。平常生活中,有些人为了维护生存,不得已而偷盗别人的小小的财物,结果遭到严刑峻法,结果被处以级刑,处以死刑。而那些窃取国家的人,却做了这个诸侯,所以儒家所提出的仁,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种抽象的存在,庄子又指出,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诸侯是战国时候掌握最高权力的诸侯王,他们说一件事情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所以道理在他们手中。所以儒家的仁义,在这里道理是他们手中的一个玩物。诸侯玩弄儒家仁义于股掌之上,为自己所用。所以庄子对现实世界持非常悲观的态度。那么是不是要寻求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世界呢?那么,庄子不是这样的。他从老子那里得到一种启示,他认为美好的世界不在现在,似乎也不在未来,而在遥远的过去。所谓的至德之世。那个时候是一个理想的时代,所谓的祝融氏、神农氏那些时代,老百姓结绳而治,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也。

至治,就是最美好的时代。

这个最美好的时代,庄子来自老子的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老子》第八十章,提出小国寡民。就是国家不要那么大,人口不要那么多,在这样一个国家,我们不需要用那么多先进的工具,也不需要制造那么锋利的武器,也不需要制造快捷的交通工具。所以老子说,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我们不去用它。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使老百姓安然地住在一个地方,不轻易地迁徙到别的地方去。即使有船和车这些交通工具,也不去坐它。即使有锋利的武器和坚固的铠甲,我连放兵器和铠甲的地方都没有。老百姓生活在这样一个结绳而治的时代,这样一个社会,是老子比较完整地提出来了。庄子在自己的《胠箧》篇中,再一次演绎了这样一种社会理想。在后代的文学家那里,往往就成为一种美好世界的代表。比如说在陶渊明的诗中《归园田居》,他描写自己辞了彭泽令之后回家。他自家的那个场景就是那样的。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这是陶渊明自己的家。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社会中,也是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在今天看来,当然是相对比较封闭的、保守的、落后的。庄子受到老子这样一种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不仅仅是对生活状态做了一种相对比较保守的描述,从这里,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这些话语中进一步的发展出来下面这样的思想。就是《庄子.外物.天地篇》中,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这个观点是庄子通过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贡的故事表现出来的。

子贡有一次到南方的楚国去游历。回到北方经过汉水的地方,看到一个老人去灌园。老人用瓦罐子,到这个河里去汲水,然后蹒跚地去灌园。子贡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觉得老人家灌园非常辛苦,于是就来到老人身边,给他提了一条建议。说,老人家,你这样用这一个瓦罐子到河里去打水,然后步履蹒跚地去灌园效率太低了。我告诉你有一个先进的工具,你想不想用。这个工具做起来非常简单,但是效率很高。子贡非常耐心地跟老人讲这个工具。这个工具名字叫桔槔。就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去做一个辘轳到井中打水。

这个老人听了子贡的话,表现似乎非常的反常。不仅没有高兴,反而非常愤怒。就是,忿然作色而笑曰,不仅愤怒而且带有一种讥笑的态度。他说,吾闻之,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这个汉阴丈人对子贡说了这样一段话。

子贡听了以后,感到非常惭愧。用今天的话讲,机械工具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人类向前发展伴随着动力来自于先进工具的使用。可以看出,庄子似乎反对这个工具的进步。为什么呢?因为他担心先进工具的使用可能伴随着人内心的沉沦、心理的坍塌。这个观点讲,我们会感到庄子反对技术向前进步。这个观点当然是保守和落后的。但庄子还告诉我们,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随着先进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人很可能他的心灵,会产生堕落的一面。恰恰是这点,对后人是有警示作用的。

近代学者王先谦曾经因为这个事情而有所感发。在《庄子集解》的序言中,他曾经说子贡为挈水之槔,而汉阴丈人笑之。今之机械机事,倍之槔者相万也,使庄子见之,奈何?触蛮氏争地于蜗角,伏尸数万,逐北旬日。今之触蛮氏不知其几也,而庄子奈何?我们从前一个奈何可以看出来,王先谦讲的就是汉阴丈人,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的这个观点。他生活在近代社会,我们中国的科学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但是后来有了洋务运动,就是要在科学技术上要赶超外国。所以王先谦说道,今之机械机事倍之槔者相万也。但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我们生产力的解放,推动了社会向前进步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王先谦的担忧,实际上也是庄子所担忧的。

庄子独特的认识论。一是独特的人生观。第二个是独特的社会理想。第三是庄子独特的认识论。用两个词语表示这种认识论。一个是心斋,一个是坐忘。这个观点的提出是孔子及弟子颜回等人的对话中展现出来的。

颜回我们都知道,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次,颜回向老师报告学习效果,说,最近感觉自己有进步。孔子就问他,你说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颜回说,老师我把你教给我的那个仁义的学说给忘掉了。孔子说,可以,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进步。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再来汇报,说又进步了,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把老师教的礼乐也忘了。老师很有耐心地说,你是进步了,但还有拓展的空间。颜回又回去努力学习,过了一段时间又来汇报。老师,我这次真的进步了。说,我这次是坐忘了。坐忘是忘什么?颜回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颜回说,你想认识这个世界吗?去掉你的四肢,把你的眼睛闭着,耳朵堵起来,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做不成的状态,就是所谓的坐忘。

坐忘是直觉认识论,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

心斋是颜回向老师请教时,提出的观点。

心斋是用气听。

庄子是语言大师,常常把不大容易接受的观点通过寓言故事具体化。在《应帝王》篇之中。描绘了倏忽与浑沌的故事。报答浑沌做七窃,他死了。

对模糊的状态的认识。恰恰很可能是最能把握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把世界分的非常清晰,很可能这个世界并不是如许清晰。

在《天地篇》中,描绘了一个黄帝失玄珠的故事。黄帝丢了玄珠,分别派知索、离朱、喫诟去找都没有找到,派了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叫象罔的神,反而找到了的故事。

这种独特的认识论是对我们平常的认识论的一种很好的补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38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45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148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4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3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12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03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73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1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84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6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0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2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4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