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企工作了十多年,做个半大不小的领导,真心不容易啊。现在的80/90后一个比一个有性格,不好好揣摩他们的心理,这个领导根本就当不下去啊。借此机会,谈谈我的经历。
外资企业注重和谐以及平衡,虽然员工的年度评级、工资涨幅、升职与否都由直属领导评定,但每年公司也会让员工给自己的领导打分,范围涵盖业务水平、领导能力、对员工的关心程度以及对公司政策的执行力等等。看起来像是员工领导互相考评,但领导对员工的评级是白纸黑字放在台面上的,但员工对领导的打分是匿名的,只能看到各项指标的总分,而且,这个打分直接计入领导本人年度的考评。看到这里,大家不难明白这个领导有多难了吧!
先从80后说起吧。V女,辣妈一枚,做事手脚利落,虽然有时候干活有点粗糙,但总的来说还是可以的。这个辣妈疯狂的迷恋自拍,每天都要上好几张照片,微信发帖子也几乎是刷屏的节奏。她的生活相当丰富多彩,半夜一两点搞个鸡汤晒个韩剧是家常便饭,周末更是带着娃从早嗨到晚,娃睡觉后她继续自娱自乐。
员工生活领导当然无权干涉,但前提是不要影响工作呀。这位辣妈来了一年,病假陆陆续续加起来有50个工作日,一般都是在周末、长假、休假之后,换句话说,玩的太疯了呗。一般来说,大家对于生病的同事都是会宽容点的,但对这位实在宽容不起来。你说你病假就好好休息吧,这辣妈居然可以继续一天微信发几屏,并且依然战斗到凌晨。这么一来,其他人闹开了,想想也是,帮她在办公室干了一天活的人,忙的连水都没顾得上喝,晚上回家一看,这休病假的明显比自己有精神啊,于是,第二天也整个病假:累着了!
这个肯定不行,要想办法啊。但我能怎么办呢?那个辣妈不是装病,她是真病了。除了医院的病假单外,还有一堆自拍可以作证:医院大门来一张,验血来一张,挂好水再补一张。第二个病假的呢,是有点赌气成分,但我也干不了什么呀。美资企业非常人性化,每年除了提供很多天的带薪病假外,还允许不超过一天的病假不需要病假单,所以,人家也没违反公司规定啊。于是,好名声归公司了,烫手山芋丢给各个部门的领导自行解决。
牢骚归牢骚,还是要解决问题啊。第二个病假不难处理,关键是要管住那个辣妈,她是源头。和她聊公司规定,没用,因为她没违规;和她说团队合作,估计作用也不大,她不生病的时候,干活还是挺卖力的,所以人家一直觉得自己很有团队精神;至于个人考核,这个千万不能提啊,歧视身体不好的员工,这个帽子要活活压死人的。怎么办呢?我耐着性子,仔仔细细看了她近一个月的微信,然后发现,她很疼娃,是真心疼爱。于是,我有主意了。
挑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找了个蛮小资的地方,约上她一起吃午饭,当然,不谈工作只谈娃。她一边夸她的宝贝女儿,一边感谢她妈妈一直帮忙带,时不时的还叹上几句,大意是关键时候婆婆指望不上,毕竟隔了一层。我看机会来了,马上切入主题。我告诉她,保重身体很重要,因为你女儿以后还要指望你帮她带娃。你现在吊个水像家常便饭,老了以后如何帮你女儿?搞不好还是你女儿的负担啊!这次聊天很有效果,她开始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其实她本来也没什么大病,就是玩的太疯休息不够而已。很快,她的病假明显少了,同事们很高兴,看我的眼神满满是“领导英明”,而且很惊讶我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收拾了这么一个刺头,估计打死他们也想不到,我用的是这招。
再说一个,F女,90后。某天来找我,说是最近工作压力很大,说着说着开始流眼泪,楚楚可怜。我也不问,只递纸巾。她来找我肯定想和我说一些事,绝对不会只让我欣赏梨花带雨的。果然,哭了一阵子,看我满眼同情就是不说话,她自己继续了。原来四个月前,我们部门来了两个海归,业务学的不错,80%已经可以独立处理了,另外20%还在学习当中。因为当时指定了她做“师傅”,那两个海归有问题就会去请教她。她说她觉得“心很累”,因为有些东西教了之后,人家没消化会再问她。我当时心里那个火啊!她自己当年来,我们足足带了一年啊,现在轮到她带人,就唱这么一出!而且她自己也说了,就是那几个特殊情况人家搞不懂,来回问。这不很简单嘛,不就是换个方法去教呗?!她搞的就像多大的委屈似的,不停哭。
她说的时候,我很仔细地留意了她的表情,说到“海归”时她很不屑,我估计是这个背景刺到了她,因为她本人是三流大学毕业的。她说完后,我想了想。首先我自我检讨,毕竟是我这个领导没发现她“心累”嘛,然后我表示,做“师傅”需要面对蛮大的压力,因为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徒弟,所以还是让各方面都“成熟”一点的同事来做比较好。90后普遍不希望被认为“还小”,他们渴望被认为“思想成熟”。果然,话一说完,她立马表示其实她不是干不了,只是想和我聊聊天,舒缓一下情绪,顺便请教一下如何可以做的更好。于是,又一个烫手山芋搞定!
80/90后有没有让人省心的?当然有!X君,又聪明又肯干,人也实诚好相处,偏偏我们美国老板脑子让驴给踢了,一定要把广州的位子放到上海来,理由是“节省成本”。一帮人和他解释了半天,他就是觉得所有的人放在一个地方比分散在两个地方便宜…X君家虽不在广州,但他在广州读的书,所以朋友圈在广州,不愿意离开。公司倒是愿意赔钱让人走,但我真心不舍得失去这么一个好员工。于是,又一轮心理战开始了。和他聊聊职业规划,哦,原来他以后想做客户经理的,目前是在学习积累。好吧,我连夜准备了上海/广州两地的经济发展趋势,再结合目前本公司的确是大部分客户经理都在上海的事实,我开始循循善诱,告诉他到上海来也是迈向你自己职业目标的一大步。纠缠了几个月,阿弥陀佛,他终于愉快地点头了!
心理学不是只能用来治疗情绪病的,她就像空气一样围绕着我们,贯穿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职场和心理学,貌似不搭调,但,多花点时间琢磨对方心理,找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双赢方案还是很不错的。我无法说服人事部招聘时以心理学专业为主的,毕竟业务水平是重点,但我自己通常都会留意,希望能碰上哪怕是辅修心理学的,进来之后帮我出出主意,指导一下我这个半路出家的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