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鸣玉又出场了。
喜欢她的,就觉得她单纯善良,而且她是用心生活的。
这还真是一种生活态度。
不喜欢她的,会嫌她烦。
有完没完?总在思量,却不见行动。
这是嫌没刺激。
小女孩心中的问题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叫她怎么行动?
这是小女孩成长的心路历程。
长大不仅仅是外貌,头脑和心灵也在不停地体验,沉淀和思考。
这样才是属于她的人生。
不然浑浑噩噩,应付被动。
那也太无趣了。
风鸣玉早就该来到沙漠了,那是她的旷野。
她需要到不同的环境,而且是独自一人。
作茧自缚的同时,也是自我建构。
她在塑造真正的自我。
所谓的塑造,不是指作假,而是雕琢。
原来的,本真的自我是原料,就像是雕塑的泥一样,模具、线条的构设,还有火候的掌握,以及刀斧的修饰和打磨,这样才是完善的,成品的自己。
是钻石,是艺术品,还是泥石,真正还是取决于自己。
所以说看梁羽生的书,会不自觉地爱学习。
别看风鸣玉是在思考,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头脑是荒芜的,不会去热爱思考。
这都是潜移默化。
当然这里的风鸣玉也没见她读书,可是她往来无白丁,同时也是写着顺手,熟悉梁羽生风格的读者,一看就懂了。
原文是—— 迷茫的少女心情
虽然在她父亲临死之时,曾经嘱咐过她代为完成心愿,但这次塞外之行来得如此匆忙,却是她意想不到的。
忽地她在内心深处,自己向自己发问:“我为什么要这样急不及待的赶来蒙古?不错,我是要完成爹爹的心愿,但是不是还有另外的原因呢?”
本来金刀寨主父女都曾劝过她在山寨多留几天,等待霍天云回来,也好有个伴的,但她却还是要立即起程。
当然她是有她的理由,因为按周剑琴到桐柏山找她回去的时候所言,她的霍师哥是早就应该在山寨等她回去的。但结果适得其反,是她回到了山寨,却等不见她的师哥回来。怎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呢?
不错,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了不能因私废公,她才不再等待师哥。但如今她仔细思量,却不由得蓦然想到:“是不是我还要躲避师哥呢?”
少女的心事是很难猜测的,有时候甚至连自己都不明白。
风鸣玉此时就正是如此了。
她倒不是因为退婚之事感到羞辱,因而不肯原谅师哥。也不完全是因为性情不同,不愿与师哥重修鸳盟。那么是为了上官英杰吗?不错她是把上官英杰当作哥哥,甚至感觉上官英杰更为可亲的。不过她也没想过要嫁给上官英杰,并非是为上官英杰躲避师哥。那是为了什么呢,或许这三样原因都不是但又都有一点吧?
她想起了她师傅的悲剧,她的师傅并非不爱她的丈夫,却因性情不同,抱负有异,终于各不相让,黯然分手。待到他们各自后悔之时,已经迟了。
她想起了前两天师公和她分手之时,对她说过的一段意重心长的说话,“其实我和你的师娘当年并不是非要分手不可的,我们虽有歧见,但无论如何也还是一条路上的人。彼此发现性情不同,本来也可以互相迁就。唉,弄到后来的不幸结果,这都是因为少年时候,未能平心静气的互相忍让之过。”
她不知道师公是否知道她和霍天云那段婚变的事情,但这段话却好像是为她现身说法。长幼两代的情形,虽然不是完全一样,也还是可以作为前车之鉴的。
“师哥不知已经回到金刀寨主那儿没有?”她不知不觉的想起了霍天云了。
原来不是风鸣玉不需要爱情,而是她不敢投入。
师父凌云凤的离异对她是有影响的。
尤其是她经历过与亲人生离死别之苦。
伤痛未愈,不敢再去建设。
霍天都好像看出了她的心思,这里霍天都的话是有语病的,不是“我和你的师娘”,而该是“我和你的师父”。
不过按照文本,也就是说,霍天都无意识中把风鸣玉当作是他和凌云凤的女儿。
那么这么说就顺了。
这两人分开后,一个收养了霍天云,一个抚养了风鸣玉,看着是像自家的孩子,而且还是儿女双全,这不就是一家人?
时空的隔离,一家人就是一家人。
这样的话,风鸣玉和霍天云非走在一起不可了。
霍天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风鸣玉的心目中,其实霍天都就是父亲的角色。
两人还一拍即合,一个当她是女儿,一个当他是父亲。
那么她和霍天云的婚事,其实是两家长辈的促成与首肯。
她的父亲风从龙也看上了霍天云,临终许婚。
上官英杰差就差在没有长辈,他的人缘是很好的。
可就是缺少了关键的一步。
这是妥妥中国风的婚恋。
有父母之命,是带着父母祝福进入的婚姻。
难怪是格外的安靠。
那么接下来会如何呢?敬请继续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