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国家医保局举行的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解读会,引发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中医行业的广泛关注。此次发布的5大类中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是对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一次系统性重塑,将对中医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存在“一地一策”现象。各地项目数量差异巨大,多的600多项,少的仅100余项 。这种混乱的局面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困扰,也阻碍了中医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此次立项指南的发布,旨在通过规范价格项目、消除地区差异、优化收费机制,推动中医药服务提质增效,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指南对各省原自行制定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系统性整合,形成中医(灸法、拔罐、推拿)类、中医外治类、中医针法类、中医骨伤类、中医特殊疗法类5大类立项指南,基本覆盖中医诊疗全领域,将全国中医类项目从最多600余项整合为99项,包括61个主项目、27个加收项、11个扩展项。以中医针刺为例,微针、温针、电火针等原独立收费项目统一归入“特殊针具针法”项目;各类拔罐疗法整合为“中医拔罐”单一项目。
同时,指南明确了重复收费、分解收费、串换项目、超标准收费4类违规行为“红线”。例如,不得同时收取穴位贴敷和普通贴敷费用(重复收费);不能将灸法拆分为艾条灸、艾柱灸等分别计费(分解收费);实际开展贴敷疗法却按中药封包治疗收费属于串换项目;小针刀治疗按进刀点而非部位收费则是超标准收费。
此次立项指南有诸多亮点,突出支持改良创新,新的价格项目颗粒度更大,对新技术更加友好。设立“特殊手法针法”,涵盖了不同流派针法,如靳三针、赤医针、贺氏三通等,未来新的针法流派也可按此收费。探索支持优质优价,对手法要求较高的针法、骨伤项目,允许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在主项目基础上加收一定比例费用,体现对医生技术劳务价值的认可。支持成果转化,设立“仪器针法”项目,将电热、磁疗、光疗等现代技术纳入收费范围,解决创新成果转化难题。
从行业影响来看,首先,规范行业发展,统一的收费标准和明确的违规界定,将提升中医行业的公信力,减少医患之间因收费问题产生的纠纷。其次,促进传承创新,为中医特色技术的传承和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再次,提升人员积极性,按医生级别差异定价,能激励中医从业者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然后,优化服务质量,促使中医机构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合理的价格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后,增强市场竞争力,合理的价格体系将使中医服务在医疗市场中更具吸引力,推动中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的发布,是中医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中医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创新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让中医服务在合理的价格体系下更好地服务民众,推动中医药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未来,随着指南的落地实施,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医行业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