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小人”这个词。和我们今天的理解不同,那时候的“小人”是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称谓。春秋时将统治阶级称为“君子”,将被统治者和劳动生产者称为“小人”。之后“君子”、“小人”的称谓才逐渐演化,开始包含赞美和贬低的意味。
《荀子劝学》中说:“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从中可以看到,此时“小人”也可泛指那些见识浅薄行为庸俗的人。《论语》里也频繁提到“君子”和“小人”,大致指的也是社会精英阶层和未受教化的社会底层群体。
春秋末期“君子”和“小人”演化为狭义的特指,专门形容道德高尚者和缺乏道德的人。
如今一提到“小人”每个人都会避之唯恐不及。因为能被冠以这个称呼的人都是狠角色。他们心胸狭窄,与人为敌,可能因为芝麻大点的小事一定要置人于死地。小人会使用明枪暗箭,十八般带毒的兵器样样精通。要是稍微疏于防范就会受其戕害。小人属于忘恩负义之流,不管你怎样善待他,他都认为那是理所应当的。一旦稍有不称心立刻就会反目为仇,说白了他们是会害人的。小人的种种倒行逆施使得他们不容于人伦纲常。所以古人称:“宁可终岁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
然而小人在现实生活中却是无处不在,在某些角落还会如鱼得水。更何况“逐利”在高度商业化的社会里是被鼓励的。一个规范不够清晰、强大的环境就是小人滋生的温床。尤其是在职场,由于竞争激烈,很多小人们便开始不择手段,目的就是要谋求更高的社会地位。于是我们就经常会听到一些抱怨,说身边又有小人“犯小”了,某某又得罪了小人等等。甚至“扎小人”的玩偶都会热卖。
对付小人,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句话就是“敬小人而远之”。但是很多时候你不找小人,小人也会自己找上门来。我们都被无形的绳索捆绑在一定的地方,与固定的人群进行社会活动,难免与小人摩擦。而小人却可以通过其独特的优势凌驾在你之上,躲又躲不开,斗也斗不过,该如何是好啊?
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一律之规,我们只要掌握了小人的特点就不愁防范不了他们。抓住他们的命门还可以适时反击。
本书为大家从各个角度分析小人的特点,帮大家认清小人,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与小人的斗争中百战不殆。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人的性格是多面的,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小人的一面。认清这些卑劣,分析其滋生的原因也会使普通人升华,更为理性。
鉴于人际关系的复杂,书中还列举了很多真实事例,都是本人多年从事心理工作,从咨询者和各宗人士的真实经历中获得,帮助大家进行分析,相信会起到很强的借鉴作用。并配有很多漫画插图,希望大家在为与小人的斗争战备时也能轻松愉悦地享受生活。尽管小人“犯小”,我们却偏不让他扰了我们的好心情,这是出发点也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最后要说的是,也许读者读到了小人的某一特点恰好能和自己做过的事情对应,我想那再正常不过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犯过错误。评价一个人是否是“小人”需要全面地分析,观察他在关键点的长期行为,是不能以偶尔的功过论是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