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经济学家做客一节目,在回答现场观众“年轻人应该买房还是租房”的提问时表示:年轻人“如果要结婚了,双方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六个钱包’能一起凑出首付,建议还是买房好”。
“凑齐六个钱包买房”一时引起舆论热议。
在喵叔看来,“凑齐六个钱包”并不容易。假设这对年轻的夫妇是28岁,父母和岳父母就是五六十岁的人了,祖父母或姥姥爷爷是否还健在,其实已经是一个问题。而即便是“凑齐六个钱包”,也只是“帮着凑首付”而已。
“凑齐六个钱包”,意味着把两个家庭在过去几十年的积蓄全部加在一起。但如果这只能凑够首付的话,是否真的应该拿来买房?所谓“六个钱包”,其实已经是筹款的极限,未必所有人能拿得出这个钱,也未必会这么做。
很多年轻人面对“六个钱包”论,心情想必很复杂。如果“六个钱包”只能付首付的话,即便能够买房,也意味着月供完全要自己偿还,父母再也没有能力帮你了。这个月供,就成为实实在在的负担,未来的自己,收入只能增加,人生只能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说,“六个钱包”并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它集纳的是夫妻双方家庭过去的全部人生,是用全部的“过去”,换取一个争取光明“未来”的资格。
“过去”是沉甸甸的,而“未来”之所以是“未来”,则是因为它是不确定的。两者的反差,注定对“当下”产生一种压力,由房产证上署名的那两个年轻人来承担。
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祖父母和姥姥姥爷的养老问题怎么解决?除了退休金,没有别的积蓄。父母一辈,退休后的人生如何安排?这也是一个问题。
当长辈们拿出全部积蓄帮你买房的时候,他们是否理所应当地拥有指点你生活的权利?或者,作为一个“经纪人”,你该怎样向你的“股东们”交代?
对不少年轻人来说,这是一种两难选择:如果不去收集这“六个钱包”,单靠自己的力量已经难以在一线城市买房。如果真的拿到“六个钱包”,虽然可能有幸挤进有房一族,却又不得不承担起双方家庭的全部历史责任。
但其实,对年轻一代而言,他们已普遍接受了一种更宽广的幸福观念,而房产只是构成幸福的一个方面而已。
不久前网上传出,山西太原有10名大学生集资凑首付买房的新闻,也可以看作是对“六个钱包”的回应。
一套房100万,每人出5万(也是从家里拿的,幸运的是,可能只是“一个钱包”),贷款50万,而房子出租后,租金差不多可以偿还月供,这样,等房价上涨,卖掉就可以分利润了。
相比于“六个钱包”,这样风险就低多了。但是,这事仍然让人五味杂陈:在上学的年纪就开始考虑未来社会的风险,这本不该是他们上学期间操心的事。
年轻人应该有更丰富的人生,他们理应站在父母、祖父母两代人的“肩膀”之上,过一种更独立的生活,而不是被“六个钱包”所捆绑,进入狭窄的历史。
当然,我们也应承认,一线城市也提供了足够的机会。对年轻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在移动互联网这样的时代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那比拥有房产重要得多。如果他们足够努力,成功置业,也不是多难的事。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黄金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钱包”,最终会住得越来越好。不管年轻人是租房还是通过努力购买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都应相信这一点。其实,站在理财的角度,买房并非刚需。
对于三四线城市刚需来说,买套房或许还不难。但对于一线城市打工的外地人来说,买一套房实属不易,不啃老是无法实现的。除了首付,买房子每月要还房贷,但交够20年或30年这个房子就归你了。租房就不同了,银货两讫后,你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房子有了,但你靠什么养“六个钱包”呢?
除了努力工作之外,理财意识必须有所提升。身边人常说,“给别人打一辈子工,也实现不了财务自由”,财务自由,还是要靠自己。
5步教你如何“生财”
第一步、清楚并控制自己的支出
要想理好财,就必须清楚自己的财务情况到底是怎样的,而记账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
当你坚持记账后,能清晰地对自己的日常支出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找出那些不必要的开支,并在未来的预算中,更有针对性的削减和杜绝。
喵叔建议:如果单位给缴社保的话,每月的支出尽量控制在50%以内,如果做不到,那么记住支出的红线:不要超过70%。这样对于月薪5000元的人群来说,意味着每月至少有1500元可以攒下来。
如果像这位提问的朋友,自己要缴纳社保的话,每月的支出就务必得控制在50%以内了,因为就算按最低档缴费,社保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如果不额外控制好支出,“月月光”是避免不了的了。
第二步、坚持每月强制储蓄
要想理财,储蓄就是你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别忘了,我们可是定了10万元的攒钱目标的。
一定要记住一个公式:收入-储蓄=支出。
当我们做好支出预算后,每月工资一到账,第一件事就是把可以结余的部分,比如50%存起来,剩下的部分才是你这个月可以花掉的钱。
第三步、结余部分,先做好现金流管理
对于结余的部分,肯定是不能光存在货币基金或者全都拿来定投的,我们既要获得更多的利息,也要用这笔钱做好现金流的管理。
现金流管理,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要保证有一笔应急资金,这笔钱可以帮我们应对偶尔的医疗支出,也可以帮我们支付每年的保费。如果没有特殊的支出需求,应急资金一般准备3、4个月的支出就行。
假如某人月入5000元,支出是2500元,那么TA要准备的应急资金应该是7500元。(2500*3)
如果我们把这7500元平均到12个月中,每个月就是625元。也就是说,每月结余的50%中,应该拿出25%(即625元)用于应急资金的储备。这些钱可以放在货币基金里,在保证流动性的同时还有一些收益。
第四步、尝试一些资产配置,提高理财收益
结余的钱有了,结余中用于流动性储备的钱也有了,如果还有结余,我们可以考虑尝试一些资产配置,比如基金定投和互联网固收产品。
对于理财小白来说,基金定投是一个接触权益类投资很好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你的资金能进一步增值,另一方面定投也是一种“储蓄”方式,虽然期间会有波动,但长期看可以帮你持续性地积累财富。
每月定投的金额,喵叔建议可以从结余资金中拿出25% - 30%左右用于定投。比如上面的例子,2500元的结余中,拿出了其中的25%(即625元)用于应急资金储备,之后,可以再拿出约25%(约600元)用于定投,这样就算定投的基金出现了波动,由于投入的比例有限,也不会对你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互联网固收产品相较于国债和银行理财而言,产品周期的选择多,门槛也不高,收益率也普遍高出3个百分点左右。特别是大平台,自身风控体系完善,能最大限度的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所以也很适合我们作为提高理财收益的选择。
这笔稳健增值的投入,喵叔建议可将扣除应急资金和定投后,剩余结余全部投入此类产品中,约占总结余的50%,例子中,即1275元。
其实做好以上四个步骤,算上应急资金和用于增值的部分,每年可以攒下约3万元,这还没算上收益,离10万的目标,也只有3年时间而已。
第五步、提高能力,增加收入
事业才刚开始,提高自己的能力,好好工作,争取每年都有加薪,把收入提高了,再继续做好以上四步的收支管理和增值,10万的目标或许2年就可以实现了呢~
以上的五个步骤,只要大家能够坚持去做,去实践,哪怕收入低一些,积累到10万、20万甚至更多都是可能的。因为财富的增值除了做好规划外,时间的复利效应也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