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自己偶然和人聊天听了听ta的故事。才猛然发现自己原来也在做这样的事情,在故事中的我们,总不能及时发现自己在做的无用功而及时调整,最后造成事情的不可控。
我想了想我做的事情,还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也颇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让我想到了父母,大多数父母都是对孩子很好,很关心的,然孩子却不这样认为。总会对父母的说教不耐烦还会心生各种各样的想法。父母做错了吗?孩子做错了吗?都不见得,这是人的想法,也是本性罢了。
我想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感受。父母对我们的关心,一直没有变过,但我们想想自己,好像也没怎么变。这是什么造成的,是不同阶段的不同想法导致的。在我们小时候,我们还能力自己独立生活的生活时,我们是有很强的依赖感的,这时我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还渴求心理很强。
人终究会成长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孩子习惯了父母的关心,把这当做理所当然。而自我意识也在这个潜移默化过程中成长,也吸收着外界的知识,慢慢形成属于自己的自我认知。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的某些观点会慢慢和父母一直以来的说教对立,而父母往往为了显示自己的慈爱和威严,会反驳我们。父母依旧是爱我们的,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的我们会不自然的想反驳,长时间的关心也被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然后以自己的方式来反抗,这就表现为了不耐烦和不屑一顾。当时的我们无法理解父母,会不自然的厌恶他们。不想听他们说话,我们不懂的时候倍感心烦,而懂的时候自己也被这样对待了。
我又想到了自己在做的事情,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们也被这样对待了。比如对待异性的时候,我们总会对喜欢的那个人,以自己的方式来关心对方。但往往时间长了会起反效果,道理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不希望自己的这部分私人空间被对方占据,但往往我们不知不觉中就关心过度,让对方习惯了我们的关心。我们就这样被习以为常然后开始闹着小性子,我们应该不对一个人太好的。关心不应该是我们的生活全部,我们还应该有自己的追求,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就像父母那样的关心过度,让我们觉得没有个人空间,然后看着每天生活平常的父母。就心中慢慢习惯,享受这种状态,但也厌恶着过度关心带来的紧迫感。
最好的状态就是保持一定的距离,给对方一个私人空间,在需要的时候给对方一点点关心就好怕,不然彼此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