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到一定的水平才会有能力辨识鸻鹬类的鸟,这些鸟种类繁多,而且长相往往非常相近,难以区分。但是,经常看图鉴的话,遇到了还是可以辨认的。鸻鹬类的鸟有个共同的特点,喙通常都比较长,脚也相对较长,总是喜欢在滩涂或水田附近活动,以块茎或水里的小昆虫或小鱼小虾为食。文章的最后又观察鸻鹬类鸟种的小贴士,感兴趣的话可以直接跳到文章末尾的那个部分。
鹤鹬(鹤hè鹬yù)
此次鄱阳湖之行,在第一个观鸟点,大湖池看到的就是鹤鹬,这是一种中型的鹬类,我们这次看到的是冬季非繁殖羽,背部灰色较深,胸腹部颜色较浅,嘴较长且细,上嘴基红色较少。两翼色深有白色点斑,过眼纹明显。我们看到的鹤鹬正在水边寻找昆虫或小鱼虾。据说这是一种在北极冻土上繁殖的鹬类,只有冬天才会迁徙到中国过冬。
长嘴剑鸻 (鸻héng)
我们在离开前的最后一天,到保护区门外的水田里再次想碰碰运气的时候,还真的发现了这只长嘴剑鸻,它是体型略大(22厘米)而健壮的黑、褐及白色鸻。略长的嘴全黑,繁殖期体羽特征为具黑色的前顶横纹和全胸带,但贯眼纹灰褐而非黑。这里的嘴略长是相对与其他鸻的,其实比起鹤鹬和沙锥都短很多。最明显的特点是黑白相间的颈圈,以及头顶的黑色顶横纹,看起来还是挺明显的。
扇尾沙锥
我们在保护区门外的宝地,一片农家菜地发现了这几只中等体型(26厘米)而色彩明快的沙锥。它的两翼细而尖,嘴长;脸皮黄色,眼部上下条纹及贯眼纹色深;上体深褐,具白及黑色的细纹及蠹斑;下体淡皮黄色具褐色纵纹。飞行较迅速、较高、较不稳健,并常作急叫声。
白腰草鹬(鹬yù)
还是这片菜地,简直是我们此次发现鸻鹬类动物的主要场所,这只白腰草鹬长着中等体型(23厘米),矮壮型,深绿褐色,腹部及臀白色。飞行时黑色的下翼、白色的腰部以及尾部的横斑极显著。上体绿褐色杂白点;两翼及下背几乎全黑;尾白,端部具黑色横斑。飞行时脚伸至尾后。野外看黑白色非常明显。冬羽和夏羽基本相似,但体色较淡。上体呈灰褐色。背和肩具不甚明显的皮黄色斑点。
观鸟小贴士
首先,观鸟是一项充满意外的户外活动,正是因为观察到的鸟种受到各种外在环境的影响,观鸟的结果才充满了不确定性,没有人能保证一次观鸟活动一定能看到什么鸟种,但是,这恰恰是观鸟活动诸多魅力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简单说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给你惊喜!
但是,让孩子有兴趣的前提还是要具备一定的鸟类知识,并了解不同鸟种的基本形态。要能在野外找到更多的鸟,需要掌握必备的自然生态知识,例如鸟类的分布,迁徙路径和时间。为了获得鸟种的外形特点和分布的知识,买一本《鸟类图鉴》平时翻看是个不错的选择。同时,观鸟人找到鸟更多的不是先靠眼睛或望远镜,而是靠自己的耳朵听到鸟的叫声,然后才循声而去找到目标鸟种。
最后,观鸟的装备也很重要,不要穿太过鲜艳的衣服,但是要确保在冬季能够保暖。如果你打算把观鸟作为孩子的一项兴趣来培养,准备一个8-10倍的望远镜是有必要的。
具体到观察鸻鹬类鸟种的地点选择,通常鸻鹬类的鸟多在农田或浅滩等较浅的湿地类生境出没,并且每天的清晨和黄昏是鸟类觅食的基本时段,在这个时段比较容易观察到这些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