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交媒体的盛行使得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一场信息的狂轰滥炸。隔三差五便会有个“热点事件”充斥着社交网络,无孔不入,想不知道都难。也正是有这些“热点事件”,人们才能够通过网络形成一个个群体,发挥着“吃瓜群众”的作用:去某个反派角色演员的微博下谩骂,就一个新闻事件不明就理地情绪暴动......
群体的精神构造
群体中的个体不过是沧海一粟,随波逐流。
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群体即是一伙聚集于某一物理位置的个体,而本书所研究的是心理群体——一群人聚集在某一环境下像发生化学反应一般,使得群体特征既不等于个体之和也不等同于个体的平均水平,而是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状态:极端情绪化,盲目,自觉人格的消失,以及情感和思想都转向一个明确的方向。
群体在智力水平上总是劣于孤立的个体,但群体情感所激发的行为会因为环境的不同比个体更好或者更糟。
群体的特征与个体的特征相似甚少,甚至是截然相反。群体冲动、多变和急躁,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控制的能力;群体易受模糊的暗示、极度轻信和易受传染,永远徘徊于无意识的边缘;群体极度的情绪化和天真,个体一旦成为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智力水平总会出现相当程度的下降;群体盲目服从、褊狭、专横且保守,有相当的暴力倾向;群体的道德可以高尚到无私奉献、自我牺牲,也可以恶劣到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群体的这些特征使得它丧失了理性思维,只能用形象思考,几乎没有推理能力,它的观念是一种情绪的植入。它的一个明显的倾向就是不辨真假,所以,不要试图用理性来说服一个群体。
群体之所以表现出这些极端的特质,其一是因为组成群体的个人,仅仅从数量上考虑,感觉到了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让他们屈从于自己的某些本能;其二是传染,它对群体特征的外在表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决定群体特征所呈现出的趋势;其三是暗示,它使得群体特征有时候会与孤立的个体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完全相反。
群体是不适合讨论的。一切政治的、神学的、社会的信条要在民众当中扎根唯有采取宗教的形式——利用群体盲目服从、强烈褊狭及要求狂热宣传的特征。
什么样的动机能够影响到群体的头脑
群体受情感的引导而不是理性的引导,理性与情感作对时绝对无力。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具有无穷的力量,这些意见和信念的产生因素包括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
间接因素是一个长期的准备,产生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包括:自带经遗传规律形成禀赋的种族因素;代表了观念、情感和需求的传统;导致一切信仰的诞生、成长和死亡的时间;按照种族性格塑造的政治与社会制度;以及决定人民大众的头脑得以进化还是退化的指导和教育。
直接因素则是这一长期准备的顶端,是一个导火索。包括:能直接产生印象的形象、意义模糊的词语及惯用语;让人们活下去的希望与幻觉;经一代代重复而余留下来的经验;理性的作用,群体受情感的引导而不是理性的引导,理性与情感作对时绝对无力。
如何使群体的动机起作用
一群乌合之众就像一群温顺的绵羊,如果没有主人就什么事也做不成。
一个家庭有一家之主,一个部落有首领,一个村庄有村长,一个微信群还有一个群主。从古至今,任何一个或大或小的群体中,都不可避免地拥有一个首领。
群体中的领袖更多的是行动者,而不是思想者。群体不擅于思考,更没有耐心思考,群体有的是由情绪激发的行动力。
群体领袖发挥作用的手段有三个:断言、重复和传染。通过纯粹而简单的断言,摒弃了所有的推理与证明,是把某种观念灌输进群体头脑的最有把握的手段之一;通过使用相同的措辞不断地重复,进而持续地巩固群体印象;然后是强有力的传染机制,使所有人的头脑中都产生一种独特的倾向和群体独有的特征——引导民众的是榜样,而不是论证。
再说威望的力量,威望是某个人、某部作品或某种观念对我们头脑的控制。拥有威望的生命、观念或事物,由于传染的作用,而被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模仿,迫使整整一代人采用某些感知模式。因缺乏成功而失去的威望,在很短时间里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认识群体,认识群体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