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解》钱穆——再读《论语》

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在于他能将经典读透,并且能让一般人也隐隐约约能看透一些。钱穆先生及这本《论语新解》就是如此。

中国人,只要上过学,就肯定读过《论语》,但是文中语言是何意?孔子想在表达什么?可能很少有人读懂,因为我们语文老师也不懂。

马上到了而立之年,一直排斥《论语》,一是觉得孔丘之语并无过人之处,废话而已;二是觉得中国有那么多愚昧之念,想必是他这个老头和他这本书的影响。所以,一直排斥读它。

但是,偶然之际,读到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瞬间有种既后悔又欣喜之感。后悔在于,我错怪了孔子,错怪了《论语》,也差点错过了这本经典;欣喜在于,自己终究在这个迷茫之年读到了这本经典,也在某个低层次“读懂”了这本经典,甚至有了与大师对话之感。

现在读这本《论语新解》,在钱穆先生的指导下,能够看到孔老夫子的思想;能够看到孔老夫子的思想如何一点点深入中国人的骨髓,很多内容我们不说,却实实在在的按照着夫子的话去做;最最让人欣慰的是夫子的话直至今日也能指导行为,让自己更加优秀。

所以,最近读«论语新解»,在钱穆先生的指导下慢慢理解«论语»的经典与价值。有时会欣喜自己顿悟某句经典,有时也会惊叹孔夫子的语言如此精辟,但更多的是像品一口上好的龙井一样,回味悠长,每一句话都值得品味,值得深思,值得践行指导自己的行为。突然意识到,原来中华传统文化果真如此的博大精深,也深感自己应该继承并发扬这优秀文化。

但,问题是:像梁文道先生说的一样,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因为我出生在中国,所以就说自己就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继承是需要努力的,至少你得读过这些经典,然后在经过自己的努力理解这些经典。也因为梁先生的这句话,更加坚定了笔者去读«论语»的信念。

不过,对于经典的学习,作为非"专家学者",想来并无必要如此较真,成为"考据"一派。而"一千位读者有一千位哈姆雷特"的心态更应该也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吧。

所以,作为普通人,笔者仅仅是追求读起来有意思,先理解,至于是不是孔子原意,现在能不能用,还暂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以后将每日读的有意思之处分享出来,对其本意理解不见得对,纯粹是自己的浅薄之见,仅作为个人一项工作之余的兴趣爱好罢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燕贼阅读 5,042评论 0 8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燕贼阅读 4,736评论 1 4
  • 论语心得(七) 文:recycler 10/96,15783字 述而篇第七 (一)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
    Recycler阅读 4,260评论 0 1
  • 你把我的目光牵得很远 那一天 我在清江边留下了这张脸 一张无忧的脸 一张笑容灿烂的脸...
    吴哥wjy阅读 3,325评论 6 6
  • 各种媒体大众不停歇得给青年人洗脑灌输常回家看看父母多陪陪父母、多抽时间辅导小孩功课陪小孩玩儿之类的尊老爱幼的思想。...
    吓不着阅读 2,600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