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去非(宋)
明窗延静书, 默坐消尘缘;
即将无限意, 寓此一炷烟。
当时戒定慧, 妙供均人天;
我岂不清友, 于今心醒然。
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
悠然凌空去, 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 熏性无变迁;
应是水中月, 波定还自圆。
正是盛夏的夜晚,暑气还没有完全散去,我们如约至于永贯茗茶赴一场心灵的盛宴。不得不承认,在今天这次课之前,我对香道的认识仅限于那些闻起来香的事物,比如寺庙用的香,比如芬芳四季的花香。
两位老师比我们来得要早一些,透过镂空的木门可以看到两位老师身着汉服低头摆放用具,桌上已经摆满了香道用具,瓷白的香炉,金黄铜制的香铲,灰押,香篆。舒缓的音乐伴随着若隐若现的香气,宛如仙境。老师的授课是从香本身开始讲起,好让我们对香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广义上的香包括任何香材,狭义上主要以沉香为主。沉香的主要产地是海南,提到海南就不得不提苏东坡与香之间的缘分了
宋哲宗三年春,人日。天空飘起薄薄的一层清雪。如薄纱般覆盖着院落里的几株梅树,他从博古架上取下一个精致的锦盒,拿出一只白如羊脂的玉碗,擦拭后让妻子用毛笔在园中取梅花的蕊中之雪,他称此雪为纯阳至真之物,此碗盛之可使其花气不散,这只是他和香中一个小细节,就如此精细,也难怪明代文学家屠龙曾就苏东坡和香品香细节如此总结:“和香者,和其性也;品香,品自性也。自性立则命安,性命和则慧生,智慧生则九衢尘里任逍遥。”
而今天老师也为我们还原了苏轼品香法。玻璃罐装的香粉用木塞密封着,用铜香匙取出几匙香粉,用“铜篆盘”制出如缪篆画成的莲花香篆。此时大家只能闻到似有似无的淡淡香气,这是香气内敛的名香所具有的效果,只有焚烧时香气才会散发出来。老师用线香引燃了香篆,缥缈的香烟一会聚成一线扶摇直上,如玉柱擎天;一会又倾泻而下,如蛟龙探海。散开时一会似黄山云雾,一会又细细如驻游丝。那清幽的香气,时远视近,好似兰放幽谷。老师让我们闭目静心,他一一将香炉拿到我们面前让我们细细地品,一呼一吸间,香气透彻肌肤,萦绕心间。
此时,香道的含义远远超越了香制品本身,而是通过香这个载体镇静心神,理气调中,从而达到修养身心的效果。在谈及香道对她产生的影响时老师这样说:“沉香树在遭受到雷击、风折、虫害感染或人畜为害等各种伤害时,自身会分泌树脂修补受伤部位。某些伤口由于在开放期感染真菌,受伤部位难以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愈合,因此开启了为治疗创伤持久的、奇妙的沉香制造与累积的过程。甚至经历数百年漫长岁月,才诞生了珍贵的优质沉香。”我们总说着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既是对困难的无奈,也是对生活的妥协,可老师今天对困难又有了新的解读:困难的意义不在于磨练,而在于度化。你正经历的事情自然会度你到你要去的地方。
愿我们每个人都像这沉香一般,历久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