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最疼我的九姨背着他叽歪:个死女娃子,别个找老公,都晓得冲到有钱有势再不济有貌,你说,你到底哪根筋不对了,……你到底图他啥子?(这一段是虚构的,九姨是真的,埋怨也是有的,但并不是如此集中着眼没写“有才”,为下文预留伏笔)
曾经,大学闺蜜听闻我结婚了新郎却是他,贺礼没有送还差点和我断交。(因为此闺蜜曾给我介绍朋友,对方条件优渥还帅……想来当时脑壳真的有包,呵呵)
曾经 ,一直惯着我任我行事只说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父亲后悔插手晚了——等生米煮成熟饭,再要干预已是枉然。(父亲虽文化不高,但思想西化,觉得个性独立思想自由是人生而为人最可贵要素;母亲一直缺席,所以没得写)
毕竟,我这个婚,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结得太委屈。
首先,新郎是他就委屈了:
从农村出来,当了很多年兵又读军校,只是读个书都拉了屋头一屁股帐;长得也不好看,单位人送外号“驼背”、“矮子”(为下文他思想境界不低不矮埋伏笔);还是个很不好沟通的闷葫芦,倔驴似的(为下文他不说,说了就算数,我说,总是停留在口头上埋伏笔)——只要他生气了,就会说牛都踩不烂的话,干九头牛都拉不转来的事!(为下文他特立独行力排众意坚持己见守得云开埋伏笔,用比喻的原因是只有比喻能准确精准地把握其精神特质)
然后,婆家是他家也委屈了:
公公识文断字却迂腐,做着大队书记却清贫得多一张纸都拿不出来(为下文城里的亲戚因为贪小而下狱埋伏笔);婆婆贤惠却又多病,儿女长大了她却患了失忆症;妹妹年纪轻轻却守了寡,姐姐追求婚姻自由改了嫁——搁现在不是事儿在当时可是惹了不少唾沫星子。(为下文两个家庭的矛盾埋下伏笔,一家的悲剧是有的,但属于七大姑八大姨的,且并不是发生在同一时段:结婚前,而是前前后后,为了突出“委屈”还有夸张)
不过,当时的我可不是这么想的:结婚过日子的是我,只要是他,什么都可以克服!我又不是嫁给他家!
外搭,适合别个,哪怕所有人的的标准,不一定就适合我!
都怪我小时候一直都听话得很,让我的亲,我的友,我的同事,我的……误以为我是个没主见没脾气的人!
就这样,几乎没有祝福,没有婚纱照,没有婚宴,没有蜜月旅行,没有房子也没有车子……甚至连一枚订婚戒指都没有——
我们结婚了。
那时候,结婚要申请,有单位的要征得单位同意——盖章即算;没单位的,要报请住家的街道办事处认可——领导签字画押算:不像现在,分分合合只需到民政局填表。
我是拿了结婚申请,直接找的学校党支部书记,清楚的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