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三天培训结束了,不得不感叹学习的时候,时光的步伐真的跑得太快了。好像一下子学会很多,却又好像好多并没有开始…
以前觉得养育孩子,只要拥有了好的方法和工具,一切难题都会解决,所以偶尔我也会焦虑,害怕自己没有办法胜任这个角色,只能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孩子的步伐,才能一路升级和孩子一起打怪兽。可是有一天,一个青春期孩子的妈妈跟我说:“Ally,你说的办法我都尝试过,但是真的没用…”。我也想不到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明明我很有用呀!也许他的孩子真的是她说的那样——来讨债的…她的孩子,无药可救…
但今天,导师的一句话为我解惑了——“不是你的方法和工具不管用,而是孩子不愿意跟你一起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我恍然大悟,我一切方法是基于我爱我的孩子,并且愿意倾听和去了解他,他才会去行动。孩子的每个错误的行为背后都是在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同样的错误行为背后,但可能有不同的错误目的。他也许是“渴了”,你却给了“干粮”;他也许是想你给个拥抱和微笑自己再试试,你却帮他做了一切。然后你们彼此越来越远,孩子越来越不愿意靠近你。
每天回到家,都会有新鲜事发生,今天也不例外。小卓一看到我回家,便冲我急促的喊到:“妈妈,我的手剧痛,上英语课的时候铅笔不小心戳进了我的大拇指!”我有点心急,也有点生气,这孩子咋咋呼呼的受伤的次数太多了。于是让他伸出手,我仔细检查了伤口,伤口有点深,糟糕的是还有半截笔芯嵌入了肉里,我立马拿来棉针用碘伏消毒了,说准备给他挑出来,小卓立马一个激灵躲闪开,并开始大哭起来,喊到:“太痛了妈妈,剧痛呀!我忍着了,我不要挑出来!挑出来会更痛”,我开始脑袋里飞速搜索各种我的感受,我该如何去做?强迫他过来讲一堆医学道理?还是干脆不管了?还是趁机责怪和骂一顿自作自受?以前受伤了都是我主观意识的给他讲一堆医学知识转移注意力就会乖乖过来,今天看样子有点困难,于是我闭上眼想象那个正在受伤忍痛的孩子是我,我想到了共情,深呼吸慢慢地说出了这几个字:“你可以过来我抱抱你吗?手真的很痛吧?”这时候小卓挪动着身子到我的身边,鼻子嗯了一声却哭的更凶了…一个已经很久没有哭过的,一个不大也不小的七岁半男孩,就这么在我臂弯里整整哭了五分钟,最后,我说:“哭出来是不是感觉不那么痛了呀?我们可以选择消毒了,用针挑出来就会慢慢好,妈妈小时候也竹签刺伤过,婆婆就是这么给我弄好的。或者我们等会去医院让专业的医师弄,如何?”小卓情绪稳定后,愿意选择第一种方式,他觉得医生可能也是一样的方法…
于是,我们达成共识,自己处理伤口。虽然还是在他咬牙切齿的情况下处理的,但马上他安然自若,好像没事了。我的内心也轻松了,给他又贴上一枚发自内心的鼓励贴。原来,共情才是那把万能的钥匙,没有共情,你永远只是跟着你的方法和工具去“赢了”孩子,假如永远让他感受不到你的爱,任何方法都是徒劳的,你赢得不了孩子,还谈什么一起解决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