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对惩罚与奖赏的误解
P97:他的行为让我们看到父母越是说“你不可以”,他越是通过行为说:无论怎样,我要证明给你们看,我可以!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一次次告诉孩子不可以做这个不可以做那个时,他偏要去做。因为我们孩子看到,我们成人没有“权利优势”。
P98:我们必须意识到,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是毫无用处的,没有哪种惩罚能得到持久的服从,现在的孩子,宁可受到惩罚,也要维护自己的权利。
P98:惩罚只能给父母带来期望的短期效果,当父母再三使用惩罚措施时,就会很明显的看到这种做法是无效的。
P99:惩罚只能帮助孩子发展出更强烈的反抗和挑战。
我特别特别喜欢这几段,因为实在是说到心坎里去了。
P101:当我们在学习新的育儿方式时,发现自己因为暴露而惩罚或者打骂孩子,这时我们需要对自己诚实,承认惩罚及答打骂的行为实际是为了缓和或掩饰自己的挫败感,不要自欺欺人的说惩罚打骂孩子是“为了孩子好”。
当自己犯错时最好的方式就是一笑了之,然后继续向前,继续更好地充实自己,有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勇气而不必事后内疚不已,那是一个难以负担的“奢侈品”。当我们内疚的那一刻,我们的感觉像是在辩解:是的,我打了他,我知道这样不对,但是只要我内疚,那还证明我是个好家长。有意思的是,一次坦白的承认——是的,我打了他,这是他自找的。我知道这样的方式对教育他没有用处,但至少现在让我感觉舒服点,现在,我能够收拾残局,找到方法继续向前。——这样的想法能够立刻为我们自己鼓气,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可以应付孩子的各种情形。
P105:其实没有必要贿赂孩子,孩子们其实都有想有好行为的愿望。
P106:这就是奖赏和惩罚的结果:这件事没有给我任何奖赏,那我就违抗他们;如果他们因此惩罚我,我就以牙还牙,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
P106:满足感要通过贡献与合作得到。当我们忙着通过奖赏赢得孩子与我们的合作时,事实上我们剥夺了孩子从生活中得到的基本满足感。
第六章 利用自然结果和合理逻辑结果
P112:我们对吃过分注重,对孩子瘦弱和健康焦虑不安,通常都是面具。父母可能选择相信自己这么做是出于责任感,而事实上这是在掩饰控制孩子的想法。“我的孩子应该按照我的想法吃东西”。很多父母受到控制欲的趋势,爱丽丝就是为了反抗这样的控制权。当爱丽丝感受到这个权威没有了,她没有了反抗的对象,不吃东西对她没有什么好处,自然就会好好吃饭了。
今天读的时候,我看见自己在这一段划了标记,旁边还写了一段字:这就是我的做法呀!我家老大从小吃饭就被我控制太多,我总要求他吃快一点,吃多一点,因为他比较瘦小。2岁多的时候,他一顿饭可以吃2,3个小时,吃到睡着了。因为吃饭的事情,我打骂过他很多次,但是一点改变也没有,还使得我们的关系很糟糕,孩子变得胆小,情绪波动大,我自己也充满了挫败感和无助感。通过这本书,我慢慢改变自己,真诚的和孩子道歉,告诉她是妈妈做错了,妈妈以后在吃饭问题上不再控制他,妈妈每天负责把饭菜做好,端上桌,至于他吃多少,吃多久,都由他决定。这个改变的过程是非常艰难和痛苦的,因为有时孩子一口饭含在嘴里一个小时也是有的,两三天一碗饭都没吃到,也是有的。我还在饭桌的墙上贴上这些话,为的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大概经过长达两年的时间,我才彻底的从这个问题里解脱出来,孩子也是。实施伤害可能只要几分钟,但是修复一个伤痕可能需要一辈子。我有时想,如果这些是我必须要经历的,那我就勇敢的去面对,去解决,去改正。这个成长带来的结果,体现在老二身上,我就遵循了这个原则:吃饭是你的事,我没有权利控制。我能做的就是,把饭菜做好,端上桌,其他的,就是你的事。
P118:很多时候父母有很好的机会,让孩子体验自己不良行为造成的后果,但因为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怜爱,想要去保护他们,结果夺走了让孩子体验的机会,甚至还会用自己的方式夹杂着责骂或说教来惩罚孩子。
P120:我没有权利惩罚一个和我享有同等地位的人,我有责任引导我的孩子。我没有权利强迫他人接受我的意愿,我有义务不对他人的过分要求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