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与动物的区别
当哲学抖落了基督教信仰的时候,其实没有放弃基督教的根本性谬误:人类和其他动物有区别,我们有意识,能把握自己的存在。来看看二百多年前的哲学家们对人文主义的批判或者怀疑吧。
叔本华鄙视普世的思想。他认为国家只能保护他的私有财产,不喜欢革命运动,觉得黑格尔仅仅是国家权力的辩护者。
叔本华同时认为,哲学受制于基督教的偏见。这些偏见对康德产生的深远的影响,因而康德的哲学是基督教的世俗版本。18世纪启蒙运动目的是用人文主义思想代替传统宗教,然而叔本华认为启蒙运动是基督教关键错误的世俗版本。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拥有自由意志,人文主义者认为他们是有能力决定自我的生命体。两种说法都认为人与动物截然不同。 叔本华以为:我们的内在本性与其他动物是一致的,造成基督教和人文主义论点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这种个体是一种幻觉,其实我们和其他动物一样,体现宇宙,体现奋斗,这种特点赋予世间万物以活力。
康德受到休谟的怀疑论的深刻影响:我们不知道外部世界是否真实存在,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因为我们观察自身时,所发现的仅仅是一种感觉。康德巩固了那个时代的常规信仰:我们知道的仅仅是经验现象,经验的背后是不可知的世界。叔本华接受了康,休的世界不可知论,世界和想像自己知道世界的个体都是梦幻般的构建,没有客观实在作为基础。他也接受了康德的怀疑论部分:我们被困在现象世界,不能知晓自在之物。但是他同时也批判了康德:我们自己就是表象世界。
尼采是个乐观主义者,他以为,优秀的人应该应该学会品味残酷。怜悯不是美德,不应该被允许破坏生活中的欢乐。寻找历史的意义就像寻找云彩一样,尼采知道这种现状,但是他不能接受。他坚定认为:某些事物可能是人类这种动物构成的。不过,后来他疯了。
海德格尔有些类似于尼采。与人相比,动物是“世界的贫困者”,而人类则制造了自己的居住世界。人类在世界上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类,存在就会失去被揭示的场所,没有人类,存在就会沉默。人类在世界的中心位置,而其他一切都处在边缘。相对于动物与人类的差别,动物之间的差别毫无意义。晚年的他,谈到了泰然处之,这是一种回避意志的思维方式,也许是受到东亚思想的影响,譬如道家。
维特根斯坦:如果狮子会说话,我们也不能理解它。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哲学家们把世界解释为它仿佛是人类思想的一面镜子。后来的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声称,世界是人类思想构建成的,妥妥的人文主义。后现代主义者否认自然独立于我们的看法而存在,实际上是排斥任何对人类野心的限制。他们宣称,任何东西都不存在,除非它出现在我们的意识中。
这些哲学家普遍认为,人类是最重要的,没有人类,没有人类的意识,一切存在都是虚无。我们拥有语言,还有将语言提炼在书写中的能力,也就是文字的能力。凭借文字能力,我们将自己的经验扩展,从而超越一代人或者一种生活方式,这使得人类脱离自然而存在;我们拥有意识,我们独一无二...............。 事实上,意识存在于整个植物和动物王国。“植物的感觉是精致复杂的,有些植物能感觉到最轻柔的接触,比人的指尖还要灵敏,而且他们还有视觉。” 我们阅尽世界的双眸与上古的泥藻可谓异曲同工。所以,人文主义有些过头了,需要矫正。
二最终的梦
当代佛家禅定导师德宝法师言:我们人的知觉习惯显然是愚蠢的。我们对自己已经接受的感官刺激90%没有感觉,而且由于感知习惯的缺陷,我们被1%的感知所蒙蔽,认为它们是独立的心智对象。然后我们程序化的对这些心智对象做出反应。 导师的想法意味着我们要斩断自身过往的进化,把自己从沉睡中唤醒,而其他动物都是在沉睡中度过一生的,这其实是另一种救赎,即脱离我们的动物遗传,与基督教异曲同工。
但是,我们能够脱离动物的想法是最大的幻觉。冥想可以让我们对万事万物有新鲜的视角,但是不能揭开事物本来的面纱。最深的冥想也只能是让我们回想起非现实。
我们不能从梦中醒来,这一点已经被道家证实。最著名的道家文献《老子》已经作为神秘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指南被西方国家的人们所阅读。它不仅是一部诗文集,更是一部神秘的综合性文集,超越道德,涵盖治国方略和灾难时期的个人求生。另一部书集,《庄子》———公元前四世纪哲学家诗人庄子所著,也谈到梦境和冥想。但是他的神秘主义和西方,印度的神秘主义有很大不同。 他的概念里,没有佛教中的表象与实在的尖锐之分,当然也没有企图超越日常存在的幻想。他以为,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与佛陀不同的是,庄子并不寻求从梦里醒来,他要拥有更清晰的梦中之梦:佛教徒从梦中醒来,庄子是回到梦境中去。清醒地意识到生活是一场梦,并不以为着要离开这场梦,我们也可以拥抱这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