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毕业之后进入小城市的私立学校工作,教两个班级初中数学,并担任其中一个班的导师,主要协助班主任工作。每个班不足30人,但绝大多数人不太好管,甚至有个别的孩子是被公立学校开除的孩子,初一开始,孩子们认识熟悉之后,谈恋爱比较多,每次班主任调位置都很头疼,四人一组,要好良中差的搭配,每回我都参与调座位,用了生物链的方式,学生们很和谐,喜欢的人有的会坐在一起,有的相互喜欢的被迫分开,也减轻了教学上的麻烦,慢慢的建立起好的班风。
16年,我顺利考入正式编制,申请做了班主任,第一次是临时接一个班,这个班级一直是按照成绩来调位置,尽心尽力的管这个班,慢慢的走入正轨,到毕业班由于自己能力问题,我又从初一开始带班。
初一第一年,按照年级主任要求,座位进行S弯转着走,一周一换,组内按照优良中差进行安排。我带的是三年制的孩子,学校有五四制,他们几乎都是县城或者村里,学习在父母眼里不错,父母有能力让孩子们在市里上学,考上市里高中,最后考上一个好大学。就这样坐了一年,关系很融洽,整体成绩在进步,当然也有谈恋爱的,也有不愿意和谁做一组的,但是四人一组,组长权利大,组员只能沾上组长的光,组长是班级前18名,班里71名学生,这样四人成组还是很好管理,兵管兵,组之间也有竞争。就这样初一在组间竞争中度过了一年,效果不错,但是我告诉他们,到了初二会进行按照成绩挑位置。
到了初二为了让他们更有学习劲头,我贸然试了试按成绩挑位置,这个挑可不是真正挑,他们会很自觉的把同桌的位置留给谁,有的组实力很强,有的组势力超级弱,还有一点不好的因素,成绩好的学生坐在一起感觉压力大,总觉得不能比同桌少学一些,这样导致自己没有学习计划,盲目跟从别人;成绩差的学生觉得坐在教室后面,比别人矮一等,上课更不愿意听课,说话严重,结果第一次月考,班里好学生成绩不突出,差生生成更多差生。立即按照优良中差分小组,恢复到初一座位方法,慢慢的,在初二第一学期期末,成绩又突飞猛进,成绩好学生不会因为挨着成绩差的学生成绩下滑,甚至还取得了进步,每组内1号竞争还是很厉害,个别四号也很努力,唯独个别二号,三号需要使劲督促。组内爱说话的学生少了许多,爱学习,上课认真听课的孩子逐渐多了起来。
在座位上,每个孩子渴望所谓的公平,这个位置无论是几号,无论在哪一组,是自己的成绩换来的,位置有可能特别好,有可能特别差,但是座位给他们更多重生希望。我也很庆幸,每次座位的变动,很少有家长不满意,个别家长提出的要求,尽量民主解决。这个座位提醒我,一定要用心带学生,因为不管他们是否努力学习,但他们是家里的宝儿,作为老师,还是要想办法让这些宝儿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