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奔波了一天终于到家了,精神有点恍惚,早上起床还在挤地铁,现在就扎扎实实地站在了北方的大地上。
我知道此刻还有千千万万的人正颠簸在回家的旅程中,春节,就要到了,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又要面对七大姑八大姨们的“嘘寒问暖”了。
我发现现在年轻人对于过年的态度挺有意思的,一边儿心急如焚地想回家,一边儿又没完没了地吐槽过年,矛盾并亢奋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怼亲戚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年轻人吐槽亲戚,言语特别激烈。今年淘宝上还出了一款专门应对亲戚的网红毛衣,恨不得还没到家就堵上亲戚们的嘴。
其实吧,我一直不太理解,面对不待见的亲戚,真的有必要怼吗?
很多时候亲戚们的热情关切,不过都是逢场作戏。
长大以后,我们和亲戚们越来越陌生了,见面的次数,比同事同学少得多,这些“热情追问”大多不过是亲戚们为了避免尴尬、维护关系,不得已采取的手段罢了。
他们和你没话题,只能聊一些工作、谈恋爱这些日常生活的问题,不然呢?你和他们聊互联网?聊爱豆?聊最新的综艺吗?还是聊谁家的媳妇生了二胎,谁家的儿子不孝顺呢?想必,这样双方都会崩溃的吧。
而且吧,亲戚们还真不关心你一个月挣多少钱,啥时候结婚,和他们有关系吗?过完年你又天高皇帝远了,压根管不着啊。
所以啊,根本没必要高度警戒,不讲情面地怼回去,既然他们逢场作戏,你就见招拆招呗,推杯换盏中,一个其乐融融的年就过去了,不也挺好的吗?
很多时候我们怼亲戚,也是看人下菜。
你二大爷上你家,问了一句“有对象没有,啥时候结婚啊?”你觉得真他妈烦,触碰我隐私。可是如果二大爷是高晓松呢?煮了一锅卤蛋到你家,从结婚聊到离婚,家庭版晓松奇谈,你会烦吗?你会觉得二大爷特别棒,陶冶了我的情操。
怼亲戚,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因为混得越来越好,见识的东西越来越多,和亲戚之间在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素质开始激烈碰撞,从而产生的沟通无能。
我们一路努力向上,巴不得身边都是有财富、有教养、有文化的新人类,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和过去告别,和那些亲戚划清界限。
我们自以为从猴子变成了人,但亲戚就是我们割不掉的尾巴,代表着我们的原生阶层,代表了我们想要逃离的阶层。
有些东西,你可能终其一生都没办法逃离,这才是最刺痛年轻人心的地方。
你会发现,亲戚是浸透在血脉里的,是你永远没办法割舍的联系。不像同学、朋友、爱人,都是我们经过选择的,我们气场相合,最起码也臭味相投。
只有亲戚,是你唯一没办法选择的圈子。亲戚这个圈子是特别稳定的,根深蒂固的,要么呆到他走,要的呆到你走。
OK,你觉得我怼就怼了,心里是爽了,可是你想过没有你的父母怎么办,你把亲戚当外人,但你的父母可没有把他们当外人。你怼亲戚一时爽,留下父母收拾尴尬的火葬场。
我们的高情商开关,只对领导、同事、朋友开启,为什么一面对亲戚就自动关闭了呢?反正一年见不了几回,索性真心理解亲戚们,这样才能好好交流。
我倒是没有那些惹人烦的亲戚,但是以前过年还是会很拒绝接待一些那些平时根本不熟的亲戚们,宁愿自己去参加同学聚会来逃离。爸妈知道我的脾气,也就不勉强我。
可是有天晚上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妈妈忽然感慨,哪个亲戚小时候是多么多么疼我,现在还会经常问起我的近况。又说起,等他们老了,这些亲戚关系要靠谁去走动呢?毕竟不能丢下吧。然后深深叹了口气。
那一刻,我忽然就觉得,我们是该长大了,像个大人一样处理哪怕自己不喜欢的人情世故关系。长大不是意味着有勇气和这个世界对抗了,而是能够更加柔软地和这个世界相处。
如果连这些都丢弃了,故乡,也就真成了回不去的远方。
【多说几句】
今年过年,打算乖乖和父母走亲戚,在家好好接待亲戚,不敷衍地和他们聊聊天,认认真真回答每一个问题,不管他们是不是真心。
对了,今天写这篇文章前,7岁的小表妹在我家玩,作为10后的代表,我问她:你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啊?”
她正在玩着ipad,头也不抬地回答:“喜欢啊,过年可以拿红包,穿新衣服,吃好吃的饭。别的没了!”
小孩子多简单,过年带来的物质满足就足够幸福了。呸!成年人真难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