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各式各样的日记本很多,一直都存放在柜子里。
但慢慢地,有了工作和家庭之后,写日记的习惯就断断续续,且大多数是流水帐式的碎碎念。
以前总认为日记,就应该用最原始的方式,一支笔、一个精美的本子以及安静的环境。
3个要素缺一不可,少了一个就写不下去,实际是在给偷懒找个借口罢了。
直到最近,很喜欢简书这个平台,开始公开写作,每日记录。
在这里,日更让自己慢慢在发生变化。
1、养成每日记录,每日思考的习惯
尽管日更的天数才20天,但这是习惯养成的开始。
这20天,从来没把日更当任务,反而到了晚上没写点什么,心里就会空落落的,仿佛一天什么也没发生。
带孩子在楼下玩耍,看着她肆意奔跑,开怀大笑,我便忍不住拿出手机开始记录。
环境很嘈杂,时不时会被打断,但丝毫不影响碎片化记录的模式,反而周遭发生的一切,都可以被记录下来。
与摄影不同,文字的表达更能向内寻找自我。前几年,每天上下班,带孩子做家务,一整年过完了,不是翻开手机相册,都想不起来这一年去过哪些地方,做过哪些事。
我原本很健忘,但文字记录之后,大多数的事情都能在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不再是一张张拍完就封存在手机里的照片,而是一次次自我情绪的深掘。
日更的记录,对我来说,是自省的绝佳方式。
2、是保持学习的动力
虽说日更不是任务,但或多或少会带来压力。想把每篇日更的内容写得丰富,不是每天都过得出彩,这就要求自己去阅读,去输入。
读文章、看书本、听有声书等等都是一种学习,比起等地铁公交时,百无聊赖地刷短视频,前者有营养的多。
3、提升文字表达能力
无论日常生活还是工作,表达能力都很重要,我的性格比较内热,社交方面更是有很大不足。
文字表达的能力也是沟通能力的一种,日更的积累,慢慢就会看到进步。
我从一开始写200个字都很难,就算半天凑够了字数,表达的主题还是很模糊。
到现在的20天,开始之前,都会提前构思框架,填充的过程中也就不受字数限制了。
无论一天过得是好是坏,感恩每一个遇见,珍惜每一个人,只有记录了,才是真正的经历。
一边记录,一边反省学习,剖析自己,消化情绪,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