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年度写作营第14篇(1459字),累计17231字。
5年前的正月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我参加了外婆的葬礼。外婆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新年的大年初一去世的。为什么突然去世了,我们都不得而知,只听说大舅妈进房间去喊她起床吃饭的时候,没有回应,大舅妈走近发现外婆已经没有意识了。
在葬礼的现场,乐队的哭丧声振聋发聩,姨妈们的哭喊声撕心裂肺,舅舅表哥们沉默不语,家族中帮忙招呼各项事务的人忙前忙后。我冷静地看着所有人,心里涌现的一个感受是:这个世界上再也见不到外婆了,不管是苦难的一生,还是被爱戴的一生,她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我没有流一滴眼泪。在我的记忆中,我跟外婆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我们就像是两个陌生人。这个距离不是物理上的空间距离,实际上我家与外婆家是相邻的两个村子,走路也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距离。在我的记忆中,我很少去外婆家。最清晰的记忆是每年过年正月初二去外婆家拜年,那天外婆家的人特别多,外婆往前忙后做饭做菜招呼客人,估计外婆也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平时偶尔去外婆家,为了什么事情,我已经记不清了。
外婆是一个胖胖的老太太,每次去她家,看到她不是在做饭就是在洗衣服,反正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吃外婆做的饭,因为外婆特别讲卫生,在她家吃饭就像在城市里的人家吃饭一样,饭菜一点儿都不含糊,不像奶奶家总是有剩菜剩饭。可能是因为去得比较少,每次都是去“做客”,所以看到的都是好的。再说外婆家生活条件比奶奶家好一些,吃得好可能也是常态。
但是听说外婆年轻的时候可辛苦了。讲到外婆年轻的时候,那就不得不提我的外公。外公十几岁的时候就去南京,开始的时候是给别人做佣人,外公特别好学,只读过三年私塾的外公书法写得很好,也很会写文章,后来不知道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外公进了gmd训练团,在里头做秘书。在gmd去台湾的时候,外公本来也是要去的,但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最后没有去。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因老乡举报,外公被当做FGM受到了很打的打击,被带到很远的地方劳改,这个过程断断续续有十年的时间。外婆一个人带着八个孩子过生活,而且还要被当做是FGM的家属,承受着村里人各种打压和欺负。这种辛苦和艰难就像抗日战争影视剧中播放的一样,拼尽全力地劳动,依然食不果腹。
外婆一生生了八个儿女,四个男孩四个女孩。家里人多,所以感情分配上难免会有厚薄。在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普遍的重男轻女,我外婆也不例外。在做饭的时候,外婆将家里仅有的一点米煮成饭给她的儿子们吃,她自己和女儿们都吃南瓜粥,她们几乎吃不到米饭。我和外婆没有亲密的感觉,也是因为我是“别人家”的人,不是她家的人。对于孙子孙女辈的人,外婆绝对是疼爱有加,只要她能做的事情绝对不让儿子或者孙子做,有任何好吃的都毫不保留地给他们吃。足见那种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慈爱之情。
外婆在晚年得了中风,半身瘫痪,经过治疗,勉强能够走路,但是一只手已经失去了知觉,生活已经不能自理。曾经一大家子靠她洗衣做饭的,突然之间她要靠别人洗衣做饭才能生活了。过年去她家拜年,热闹还是那么热闹,外婆坐在那里,脸上已经没有从前的那种笑容,更多的是一种恨恨的愁容。
外婆生病之后,姨妈和我的母亲轮流照看她。有一年外婆在我家里,我放寒假回家,外婆见我回去了,感觉马上就要过年了,她急急忙忙地要回她自己的家。爸爸劝说了很久,她才留下来,过了几天,大舅舅把她接回家去了。那是我对外婆最后的印象。
在外婆生病八年之后,她悄悄地去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农村老太太,她平凡而普通,经历了那个年代很多人经历过的苦难,同时她把一生的心血都奉献在儿孙身上,充分燃烧自己。
人活着的时候就好好活着吧,死后一切都是虚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