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铺垫了诸吕之乱,有朋友盲猜:今天要拿吕后跟则天大帝比一下。
其实我昨天简单想了:吕后的政治平衡术显著不如则天大帝的;治理国家的能力也显著不如——汉初因为无为而治,皇室存在感是颇低的;至于武功,则天大帝镇压了徐敬业叛乱、诸李之乱,如果说内斗不足称道,她还用兵吐蕃、突厥、室韦,充分巩固了李世民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则天大帝还是高材生,《全唐诗》收录她四十余首诗。
则天大帝虽是女子,却不啻为一代雄主。
但我觉得最最重要的,吕后只生了刘盈和鲁元公主一儿一女,更是只活了61岁。
而则天大帝呢,母鸡下蛋似的,生了李弘、李贤、李显、李旦四个儿子,安定公主、太平公主两个女儿。这保证了,她在政治斗争中牺牲掉一半子女后,还比吕后子女多。而且她67岁登基称帝,足足活到82岁。
各位,这告诉我们什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则天大帝单单生命力就吊打了史上99%的君王。
好了,说正事儿。
吕后驾崩前后的安排是为了保证刘吕血脉的稳定存续,无可厚非,但在大臣看来,是绝对的飞龙骑脸。
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居北军;吕王吕产居南军,同时兼任相国;吕禄的女儿嫁给少帝为皇后;吕后的相好、左丞相审食其为帝太傅。
看起来无懈可击,但这是一种战时管制的高压态势,是一种把功臣与宗室彻底放在对立面的态势,这种态势很难一直保持。
《资治通鉴》讲:诸吕欲为乱,畏大臣绛、灌等,未敢发。
“诸吕欲为乱”,根本是胡说八道,吕后都颠覆不了刘氏,她的纨绔子侄们敢有这种痴心妄想?但这个“畏”却是诸吕之乱的根本原因。
诸吕恐惧,恐惧大臣夺权。宗室和大臣也恐惧,恐惧因为诸吕的恐惧被清除——太史公在《史记》里说“列侯群臣莫自坚其命”。
于是,刘肥的两个儿子,刘章和刘兴居先行动了。
他们是有野心的——当时这两位都是侯爷,如果换皇帝成功,他们裂土封王不是梦。
而且,他们有清楚的目标。谁呢?齐王刘襄。刘襄是刘肥的继承者,说起来是高皇帝刘邦的长孙。如果否掉了高祖嫡长子刘盈一脉的继承合法性,在新皇帝竞聘会上,刘襄有极大的竞争力。
刘章、刘兴居通知刘襄:“哥,起兵来长安吧,我们做内应,保你做皇帝!”
刘襄做了一番准备:杀掉了反对起兵的齐相召平;诱骗琅琊王刘泽,兼并了琅琊国的军队。随后,就起兵了。
齐王起兵的消息传到长安。
相国吕产作为帝国首席执政官,决定派颖阴侯灌婴带兵平定齐王的叛乱。
我们稍作停顿,琢磨下吕产派灌婴出战的做法。这么看,所谓的“畏大臣绛、灌”也靠不住。恐惧必然提防,提防必然不会允许功臣系代表人物灌婴有实际军权。
虽然,吕后谆谆告诫要提防功臣,但吕禄、吕产从心底里是很愿意跟功臣们和平相处的。
灌婴带兵走到了荥阳,不走了。
虽然,打从心底里,灌婴很厌烦刘襄这种蛋糕没做好就猴急下手抢的行为,但功臣和宗室此时是利益同盟。
灌婴不想跟齐王开战。他派出使者,跟齐王重申了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功臣宗室合力斗倒吕氏,先干要紧事儿。
刘襄也是年轻,他真就乖乖地回到齐国,陈兵齐国西界傻等着。
而琅琊王刘泽跟刘襄说:“放我去长安,我劝大家奉你为帝!”
于是,刘泽去了长安。
长安已经天下大乱。
周勃、陈平早就急不可耐,但麻烦的是手中没有兵权,而长安城的南北军不是随便拉一支乌合之众就能抗衡的。
陈平出了个主意——他们劫持了曲周侯郦商。先前说了功臣集团并非铁板一块,这又是个例证。
因为郦商的儿子郦寄跟相国吕禄很处得来,陈平、周勃打算让郦寄去忽悠吕禄。
郦寄劝吕禄不要当什么上将军,把军权交给太尉周勃,自己回赵国去当个太平王爷,吕氏与功臣和平相处。
吕禄是个实诚人,还真信了郦寄的鬼话,回去跟吕产和吕家的老人商量,但大家七嘴八舌没商量出个结果。
但吕禄确实放松了警惕,不再经常坐镇北军,而是时常跟郦寄出外游玩。
这大概是公元前180年8月底的事儿。
而吕禄离开北军,就足够陈平、周勃们寻找到机会了。
但老谋深算的陈平、周勃并没有急于动手,他们还要争取更多的人,多算求必胜。
时间来到九月初十早上,平阳侯曹窋,也就是曹参的儿子,去找相国吕产商量事情。
恰好郎中令向寿出使齐国回来,跟吕产汇报:灌婴与齐国讲和罢兵,准备诛杀诸吕。随后,向寿向吕产建议,赶紧入宫勒兵戒备。
大约向寿与吕禄的谈话并未背着曹窋,反正曹窋知道了。
而曹窋,作为前功臣集团领袖曹参的继承人,显然是功臣系的主要人物。
他当机立断,迅速将这一不利消息报告了陈平和周勃。
但仍然是老问题,怎么夺取南北军的指挥权?
另一个功臣二代出现了。襄平侯纪通掌管着皇帝的符节,他持节假传诏命,传太尉周勃进入北军。
对周勃这种军中威望极高、亲信遍布的人来说,只要进入北军,至少已经意味着北军瓦解了。
场面大略如下,虽然,当时的周勃不比大破七国后的周亚夫风光。
但还有南军。所以,周勃想要的是彻底夺取北军的指挥权。
郦寄又出动了,他和一个叫刘揭的人再次去忽悠吕禄:“皇帝为了让你归封国,已经召太尉进入北军,赶紧把将印交出来,不然恐怕要惹祸上身。”
吕禄一则信任郦寄,二则作为一个政治小白也缺乏经验,真就把将印交了。
这一交,就把吕氏宗族无数人命都交了出去。
周勃将印在手,直入军门,发出了10个字的命令:
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
绝对是陈平手笔!十个字就把吕氏和刘氏对立了起来,士兵们根本来不及思考这本质是在吕氏与功臣之间的站队。
我们试着换一换:
为吕氏右袒,为功臣左袒。
各位,想象一下效果。
而这十个字收到了奇效,在吕氏与功臣之间很难选,在吕氏与刘氏之间却很好选,“军中皆左袒”。
周勃彻底夺取了北军的指挥权。
但是,还有南军,南军整体在相国吕产的掌控之中。
这时候,陈平派朱虚侯刘章也进入了北军辅佐周勃。
于是周勃让刘章监军门,让平阳侯曹窋去南军通知卫尉(根据百官公卿表可能是琅琊王刘泽,但考虑到刘泽原在封国,刚进京,或者另有其人)阻止吕产进入殿门。
这里我们需要介绍一下南军。
南军在汉初守卫长乐宫和未央宫,下属应当有卫尉和长乐卫尉。卫尉掌管未央宫前殿护卫,另有军队掌握着未央宫守卫,长乐卫尉则护卫长乐宫。
根据周勃的命令,则卫尉无疑早已与功臣系结成同盟。那么此时,吕产应当还能掌控未央宫除前殿护卫外的军队,而长乐宫的军队则由长乐卫尉吕更始掌控。
而卫尉关闭殿门之后,吕产也进入了未央宫,带着从官与卫尉对峙了起来。
平阳侯曹窋觉得这种情况下,取胜把握不大,赶紧又跑回北军向太尉周勃报告。
周勃这个人其实极为谨小慎微,而且他们做的事,必须干成了才能声明正义,所以也不敢明说起兵诛杀吕产,他就跟朱虚侯说:
“赶紧进宫保护皇上。”
刘章就带了一千多兵进入了未央宫,与吕产对峙在未央宫的广场上。
对,没有立即厮杀。为什么?我也不知道,也不理解,史料就这么记载的。
直到下午三点,刘章才纵兵攻击吕产,吕产逃走。天又刚好刮起了大风,吕产的随从官吏陷入混乱,无法组织起有序的战斗。
最终吕产被追上,杀死在郎中府的厕所中。
刘章杀了吕产后,就无所忌惮了。
这时候,小皇帝派了使者慰劳朱虚侯刘章。刘章甚至想抢夺皇帝节钺,但这个天子使者也不简单,硬是没让军头刘章把节钺抢走。
于是,没奈何,刘章就和使者一起驾车领兵去了长乐宫,凭借节信斩杀了长乐卫尉吕更始。
至此控制南军,局势大定!
大略过程就是这样,其中自然有不合理处,而我们缺乏必要的细节。
但大体上,吕禄放弃北军是诸吕失败的关键。而权力倾轧,谈正义可笑,吕氏权倾天下不正义,功臣抢班夺权也不正义。但诸吕之乱,就事论事,实际上是诸吕不乱功臣乱,这应当是清晰可见的。
接下来没什么好说的了,“诸吕无少长皆斩之”。
刘盈的诸子,包括小皇帝和几个诸侯王,多活了几天,也不过活到刘恒进京登基。
至于娶了吕嬃的樊哙一家也跟着遭了殃。樊哙已死,他和吕嬃的儿子,继承樊哙侯位的樊伉也被诛杀。
诸吕血脉唯二苟延残喘的:
一,孝惠帝的张皇后,张敖与鲁元公主的女儿,吕后的外孙女——你没看错,吕后丧心病狂地把外孙女嫁给了自己的儿子。
二,鲁元王张偃,张敖与鲁元公主的儿子。诸吕之乱时,王位被废,文帝继位后,复为南光侯。
至于当年吕后费尽心机与刘氏联姻送出去的诸吕,估计大多也都不明不白的死掉了。
吕雉啊,惨淡经营,到头来,梦一场,血流成河,为他人做嫁衣裳。
我是不明山人,正在写简明中国史的不明山人,欢迎关注公众号——不明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