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已进入倒计时,回顾一年的学习情况,虽然365天都在学习,但进步缓慢,归根到底是精力不足,学习效率低下,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是我学习中的痛点。当看到张萌公众号有《加速》的共读营时,马上毫不犹豫的加入了。
我希望通过21天的共读,通过优秀人物的分享、带领,自己在精力管理、时间管理上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从而让自己在2023年能更快地成长。
周末这两天读了《加速》第一章的1—5节,这一章是讲精力管理,从目标、时间、效率三个方面来论述,1—3节讲的是关于目标方面的内容。
一、目标的建立
01
目标是一个人前行的灯塔,有了目标,人的前行中才有方向,不致于迷失,建立清晰的目标对一个人非常重要。
我之所以迷茫了28年,就是将“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作为我的人生目标,当这个目标实现后,由于没有清晰的下一个人生目标,便迷失了生活的方向,每天过着得过且过、即时享乐的日子,将生活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最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不改变只有毁灭”的选择前,我被生活逼着不得不作出改变。现在,我已重新找到下半场的人生目标,每天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着,以前根本不屑的如苦行僧般的自律生活已经坚持了一年零二个月。这种自律生活不仅没使我过得难受,反而还乐在其中。
有目标才有梦想,很享受这种眼有有光、心中有梦的生活。
02
书中关于如何建立目标,提到七个人物法。将七个人当作你的榜样,作为你前行的动力。将他们设定为不同的级别,有一、二年能超越的人,有三、五年可能超越的人,有终生难以超越的人。
目标清晰后,如何将目标付诸实践呢?书中提到两个工具:
第一个工具:SMART法则
SMART一词由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构成,代表完成一个目标需要考虑五个方面:
1 明确性(Specific);
2、可衡量性(Measurable);
3、可达成性(Attainable);
4、相关性(Relevant);
5、时限性(Time-bound)。
例如,我希望学习效率能提高,这是我加入《加速》阅读营学习的目标,这就是Specific。
目标确立后,每读完一个相关知识点后,我及时复盘,列出自己的旧知与新知,并将学到的新知用于实践,这就是Measurable。
这一本书我要花几天看完,每天什么时间段看,我必须有一个具体的计划,这就是Attainable。
完成这一目标要具备可实现价值和相关性,这就是Relevant。为了能保证这本书的每日阅读计划,只有每天早起半小时完成,这就要求每晚10:30分必须睡觉。
制定了以上细节后,完成阅读并复盘这本书的时间为21天,这就是Time-bound。
二、第二个工具:甘特图
SMART法则是具体到一个目标时的做法,如果是多个目标同时进行,这需要用到甘特图,它是一个多任务管理模块,能够帮助我们在多个目标管理上做到游刃有余的工具。
甘特图就是用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不同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任务,线条则表示在期间内的任务完成情况。
根据每个任务启动时间的先后,将其依次排序,再通过字体颜色或字号的不同,将重要和紧急的任务与其他任务加以区分。完成每个任务需要花费的时间,就是甘特图上的一根线条,线条越长,就表示任务完成需要的时间越长。
这样一来,每天需要完成多少目标,多长时间完成,什么时间完成,应该优先完成哪一个,目标的完成情绪,都能一目了然。
二、目标分解
如果想要一个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就必须将其分解成一个个能够执行的任务。
目标分解有三个方法:
第一,分子分解法
这个方法的关键在于:要把大目标分解到细小得不能再细小的程度,直到可以用画对钩的方式标记执行进度。这样分解出来的小目标,要么做了,要么没做,不存在模糊的中间值。
第二,重要性法则
我现在每天的生活内容包括工作、学习、运动、照顾老人四块,在这四块的时间分配上,必须是完成工作和照顾老人后,才能谈到运动和学习,在运动和学习之间,两者又以运动为重要,这就是重要性法则。
第三,目标排序法
我每天的学习内容可分为阅读、写作、练习普通话、练字四块,每天能自由支配的时间至多不超过六个小时,减掉运动的一小时,用于学习的只有五个小时,这五个小时不可能平均分配到这四块学习内容上,学好普通话是我当下最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我给它分配二个小时的时间,同时工作的间隙都以练习普通话为重点,同时练字时间也要在每天的碎片化时间中抽出。还剩三个小时就平均分配到写作和阅读之中。这四块的排列顺序为普通话、阅读、写作、练字。
三、目标实现
实现目标有两大方法,分别是使用激励手段和学会目标复盘。
一、使用激励手段
激励手段分为自我激励法和他人激励法。
1、自我激励中有个“18个周期礼物法”:
就是通过物质手段激励自己的方法。将每21天归结为一个小周期,一年大概有18个周期。当你坚持做一件事时,就在每个周期结束时设置一个奖励,周期时间越长,就将礼物的价值设定得越高。
其实早就知道有自我激励法,就是每完成一个目标给自己一个礼物,但一直没使用。原因是一是不知道具体该怎样做,二是现在对原来感兴趣的衣服、包包、化妆品都没有感觉,没好好想过该用什么奖励来让自己兴奋。
学习了“18个周期礼物法”后,认真思考了关于自我激励的问题,决定从明年开始,要制定详细的自我激励机制。我可以将现在感兴趣的买书、买简书贝作为激励手段,只有完成一个周期的目标后,才能买想买的书和简书贝,不再像今年一样想买就买。
只有将感兴趣的礼物作为对自己的奖励,完成目标才有动力。
2、他人激励法包括来自权威机构或重要他人的期待。
朗诵是我年轻时就有的爱好,现在学习普通话的目的就是希望取得普通话一乙证书后,给自己的写作带来一个激励作用。我的写作水平很差,我给它设定的目标是坚持三或五年后,所写的书评、干货类文章能实现内容变现,并能驾驭故事及小说的文体。由于三至五年是个比较长的时间,担心期间会产生动力不足、怀疑自己的负面情绪,因此我需要相较于自己,比较容易完成的普通话过级测试来激励自己。
二、学会目标复盘
“复盘”原本是围棋术语,指的是在下完一盘棋后,要重新摆一遍棋局,以检查对局中对弈者的优劣与得失关键,并进行分析和推演,以获取技巧和经验,更新和完备自己的棋术战略储备库,使棋艺更加精湛。
书中将目标复盘分为四步:
1、回顾目标。当我们完成一个任务后,要先问问自己:我最初的目标是什么?我当初是怎么决定的?
2、结果对比。看看现在的目标的完成情况:实现了多少?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是不是在时间限制内完成的?
3、思维演练。通过叙述目标实现的过程,我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我是不是集中精力完成了我的目标?在此期间是否偏离的目标?偏离的原因是什么?
4、总结规律。将每一次完目标的经验内化成我们的知识,构建和更新我们的认知系统和知识体系。这样,我们就能知道,下次完成同类目标时可以怎么做,当同样的难题或诱惑摆在眼前,能有哪几种应对方法。
使用激励手段和学会目标复盘,两大方法完美承接。前者通过激励,保证自驱力,有助于我们更有动力地完成目标;后者总结反思,把经验和教训内化为知识和能力,方便我们调整目标进度并指导下一步行动。
一个人的思维变了,世界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