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9月26日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报告,首次提出人类生态占用“增长是不可持续的”这一观点。预言人类不采取应对行动,将在2070年之前面临经济,环境以及人口的全面失控和崩溃。
50年后罗马俱乐部出版《翻转极限》一书。总结50年人类努力,结论是世界发展趋势是不可持续的,人口的持续增长,使得当前的趋势更难以持续。不可避免的结果是局部乃至全球的生态崩溃。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新的思维方式,甚至新的觉醒。
倡议,面对这个拥挤的世界和有限的资源,我们需要一场“颠覆”,一起加入创变之旅!
人类的行动有坐标,过去200多万年人类行动的坐标是“过去”,以过去衡量现在。50年前《增长的极限》的发布,启示人类行动新的坐标是“终点”,以未来的终点衡量现在。越过终点后人类才有可持续未来。
50年前人类没有痛下决心转换成“终点”坐标,而是用“过去”坐标来逃避痛苦,逐步改善和优化的温水煮青蛙式改变。虽然从个体、局部、全球做出了一系列及持续50年的努力,努力有用但无效,最新的(IPCC)报告指出2040年地球将发生气候大灾难。
为什么努力有用?因为我们干的比咋天好,“过去”坐标。为什么努力无效?从未来看“有用的努力”是无效,“终点”坐标。
50年前我们的生态占用是一个地球,我们在超载临界点上开启全球行动,改善的努力低于发展的负面后果,50年的正负加减累积的结果是1.7个地球的生态占用,多消耗了0.7个地球。
今天人类剩下最后一次机会,跳出旧认知,转换到“终点”坐标,从终点向现在审视我们的所有计划和行动的有效性,系统、整体、彻底的翻转系统,直接创变出“可持续生活的苹果系统”,直接从个体独享翻转为社群协作共享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1962 年 9 月 27 日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开启人类环境保护的认知。
1972年6月12日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会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各国相继成立了环境部和环境保护局等。
1985年在维也纳签署《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明确指出大气臭氧层耗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1987年通过《蒙特利尔议定书》来努力消除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现在每年恢复1%,是最知名的“管控下的降低”例子。
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下,发布了一份划时代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写道:“人类有能力使发展可持续化—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报告还呼吁“一个无害环境的经济发展新时代”-“可持续发展”。
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建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1992年6月3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重要文件和公约。
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巴黎协定》,该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巴黎协定》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摄氏度以内。
美国环保组织“全球生态足迹网络”测算,从1970年起,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开始超越地球生态的临界点。过去数十年的趋势显示,几乎每隔10年会提前一个月。2018年地球生态超载日是8月1日 ,未来5个月是“透支”,人类消耗了1.71个地球。
UNFCCC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16年启动了《全球1.5℃增暖特别报告》编写工作,历时两年完成。10月6日,通过了《全球1.5℃增暖特别报告》。而能否把温升控制在1.5℃取决于全社会各个方面前所未有的快速而深远转型,不同领域的转型都需要在现在就启动并在接下来的20年中持续进行,否则,到2040年,地球将发生气候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