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早餐时,我看到有昨天中午剩下的蒸面条,里面有肉还有蒜苔,因为盖着保鲜膜,还很新鲜,就爆了点葱花,炒成了一盘菜。端上餐桌之后,儿子吃了几口米饭,然后看着这份菜,说,咱家都把剩饭炒着吃了,过得也太节俭了。
孩子的话让我有些吃惊。我问他,那你说蛋炒饭好吃吗?你不是经常让妈妈多蒸点大米,剩下来做蛋炒饭吗?儿子说,嗯,我喜欢吃呀。那蛋炒饭不也是用剩饭做成的吗?食物还好好的,加工一下,把它变成另外一种食物,这样不浪费,又好吃。
我今儿给两个孩子讲起了我小时候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太多奢侈的菜品,家长往往中午的时候做很多的面条,剩下的面条在晚饭的时候炒着吃或者用蒜汁儿调成凉饭来吃。当时还有一句俗语,“剩饭烫三遍,拿肉都不换”。
当然,到现在家庭条件都普遍提高了很多有些剩饭确实不适合再吃。可是我们不能忘了勤俭节约的美德。
我教了10多年小学,对于孩子们的生长环境、生活的习性,还是比较了解的。眼看着他们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书包,一年甚至都买好几个。文具盒最常换的就是文具盒,最初的时候有铁皮盒。之后看到同学有笔袋儿,再买一些各种材质的笔袋。商家为了迎合孩子们这种心理,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书包,文具盒还有铅笔钢笔等等。孩子们往往看到新同学有了新的这类文具,不管需不需要,就嚷嚷着让家长买。所以他们的文具特别的多,多了就不知道珍惜,还没有坏就扔掉了。
怎样让孩子们在物质上做到节约?
一.首先父母得做好榜样。能用的东西就尽量不要舍弃,不要为了追求虚荣或者和人攀比,买太多的奢侈的用品。
二.父母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带孩子去陪陪家里的老人,因为老人一般都比较节俭,孩子们可以从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者言谈中懂得节俭的好处。
三.孩子还小,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这种对待物质的态度和方式,在他们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时,家长可以给他们讲一讲节俭的美德。切记不能为了好面子或者宠溺而给孩子买一些奢侈品,满足孩子一些过分的要求。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周恩来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生活越来越好,但节约的美德不能丢掉,愿我们和孩子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适当节约,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