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晴生完女儿,月子还没坐满30天就开始要在家各种干活了。洗衣做饭搞卫生,白天黑夜的独自带着宝宝。干活时她就用推车放着,让宝宝看着她忙活,孩子哭闹时,她就一边干活一边背着哄。
王兰已经开始和伙伴们外出玩一整天的模式了,有时连午饭都不回来吃。即使有回家吃饭,也是回来吃完睡个午觉就走了,连个碗都不洗一下。
张恒生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在原来上班的建材市场租了一个小门面,做起了厨柜生意。他找了两个比较适合的合作厂家,自己在门面谈订单,由厂家按照客户要求定做好。他和父亲两人负责上门安装,赚点中间差价和辛苦费。
虽然刚开始生意还不是很好,但自己做就不像上班那么轻松了,营业时间都得有人守着店,如果有了客户订单,又要多方协调以达成最佳满意度。由于刚开始做,很多问题考虑还不周全,总是会遇上这样那样的意外需要处理,和厂家的合作也需要不断磨合。
恒生和父亲经常忙得不可开交,父亲张贵成觉得生意刚起步并不稳定,还没有辞掉食品厂的工作,只能不上班时才过来帮恒生的忙。
小晴白天干活,晚上带娃,恒生偶尔回来吃顿饭就又去忙了,晚上回到家也是洗漱完就倒头大睡,两人几乎没有交流时间。
孩子更是指望不上他来帮忙带上一会了,晚上如果雪玲哭闹得厉害了,吵到恒生睡不好,小晴也会被责备上一通。后来小晴只好在宝宝晚上哭闹时就抱到其他房间,哄睡了再抱回来。
带过孩子的都知道,虽然家里只是多了一个小小的人儿,事情却是多了很多倍。外人看来就那么点事,但一天下来,来来回回着实耗费时间和精力。
孩子乖巧时,小晴就将推车放着让她看自己干活,嘴里不时的和她说说话。孩子睡觉时,她也要抓紧时间做事,一天很难有时间休息,晚上还要夜起喂奶好几轮。
没有人帮忙,没有人换手,孩子哭得厉害了,家人在的时候还要说她怎么不好好哄。身说俱疲的她无处诉说。
最忙的时候一般在上午,十点多是小晴洗好衣服的时候,然后她就会给雪玲喂上一顿辅食。喂完孩子她要去买菜,然后回来搞卫生做午饭。恒生和家婆王兰12点多就回来吃饭了。
可是,有时雪玲并不配合,不仅不好好吃饭,还会哭闹不停,小晴怎么哄也哄不好。她用尽了所有办法也没法让女儿停下来。
从早上起床就没停歇的小晴筋疲力尽,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她做,不赶紧去买菜的话,中午就没法做饭。恒生回来就没得吃,婆婆到时候又会说出各种难听的话。想到这些,焦急又委屈的小晴和女儿一起哭了起来。
小晴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状态,又回到了那个周而复始,只做工具人的狭窄小通道。
虽然身边的人换了,虽然现在多了一个情感寄托的雪玲,但她又成为了那个每天在家干活,没人关心,没人交流的工具人。
恒生一向不爱言辞,结婚以来两人的交流本就不多。加上现在他自己创业,每天忙得人影都见不着,家庭的关爱就更是没有了。家公张贵成也是一样,两人之间的交流一直都少得可怜。
家婆王兰,在雪玲刚出生那几天还是挺好的,后来忙得累了就开始有怨气,加上小晴娘家的态度,更是让她不再顾忌任何表面的和谐。每天就会想着法子怎样和老姐妹们玩得开心。打牌、跳舞、组乐团,她们每天的活动都安排得满满的,日子过得丰富多彩。张贵成从来都是不管不问,由着她折腾。
虽然还有几个姑姐,平时也没有和小晴有过多交流。两个大姑姐已经嫁人,逢年过节才回来看看父母,最小的姑姐常年在惠州工作,一年更是难得回来两趟。
小晴来到这个家一年多,也没有交上一个新朋友。每天的路线就是家里和菜市场,其他时间都在忙碌。她自己都搞不清楚每天到底在忙些什么,但就是没有时间停下来休息或与人闲聊。
从早上睁开眼的那一刻起,就是各种家务和孩子围绕着她。洗漱,煮早饭,折腾孩子,搞卫生,买菜,喂孩子,洗衣服,煮午饭,哄孩子,收拾院子,打理花草,喂孩子,做晚饭,哄孩子,每天就这么周而复始,没有停歇,精疲力尽,还不能喊累。
很多次,她和孩子一起哭倒,那是她最有效的发泄方式了。哭完后继续振作,站起来继续生活,她要好好保护这个小小的人儿,让她不要受到和她一样的痛苦。
小晴虽然有着这样美好的愿望,但是,她完全没有找到走出这个困局的办法。她就像被困在一条长长的,没有尽头的巷子里,只能机械的不停往前走,等待某一天能遇到一个出口。
曾经,她以为结了婚就找到了出口,换一个环境,就能改变原有的模式。曾经,她有着美好的憧憬,觉得她能和恒生一起努力去往更好的生活。没有想到,现在又会因为同样的原因,让她走回了这条巷子里。
真正的出口会在哪里,会是怎样,她不知道,她只能继续前进,继续等待。期待那一天不会太久,也希望这条巷子不要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