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已经跃升成为现代人最常使用的阅读学习方式。
透过手机、电脑获取各类信息、资讯,手段之便捷,范围之广,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是传统纸媒无法比拟的。越来越多的成年人,用新媒体代替纸媒或书籍进行学习阅读。
每天花大量时间在新媒体上刷各类热点、资讯、新知,究竟能否替代传统的学习、阅读,帮助我们实现认知升级,自我精进?新媒体学习的正确姿势又该是怎样的?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
从知识性质来分类,如果把某类较完整的知识比喻成一棵树,可以分为3种类别:
主干知识、枝干知识、树叶知识
这三类,是根据知识的体系化程度、深度、内容性质进行分类的。
树叶知识:一些碎片化的资讯、信息、评价。
枝干知识:比树叶知识稍微系统化一些的罗辑、概念、小模块。
主干知识:构成一类知识中的元认知,框架知识,具有系统和共性的特征。
新媒体承载的内容,因为受到消费者阅读习惯的影响,逐步趋向短平快,因而呈现碎片化,甚至粉末化。这就决定了
新媒体内容以树叶型碎片化信息为主,兼带少量枝干内容。一个概念、信息抛出,往往缺乏上下文情境,仅知其然,无法知其所以然。
当我们对于内容没有建立更系统的知识框架时,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就像一盘散沙,很难被我们安置到现有的认知网络当中去。大量的新的碎片化信息的摄入,可能存在互相矛盾的立场观点,非但不能让我们精进,反而容易造成思维和认知的混乱。
这是否意味着纸质书的阅读学习,一定要比新媒体更加系统和有效呢?
当我们头脑中对于该知识已经具备了一个认知网络之后,透过新媒体摄入的碎片化信息,我们的认知系统能够对该信息进行更为主动的辨析取舍,对于符合系统的,会被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网络中,同时,因其摄入信息之高效、便捷、丰富,能更好的促进我们对于该知识的进一步认知、理解、迭代。
新媒体阅读是否有利于自我精进,关键还在于我们是否本身对这类知识已经具备较系统化的认知。
书籍,是对于某一知识较为系统的阐述,一般都具备从主干到枝干、树叶等不同层级类型的知识,在阅读的时候,用纸质书,更能快速整理出主干框架,了解上下文之间的情境和关系,更利于建立对这一新知体系化的认知。
当我们需要学习某一新领域知识时,最好能够先从整体的框架网络开始,在头脑中建立对知识的系统的相对完整全面的框架,了解该领域最重要的元知识,再慢慢摄入琐碎的概念信息资讯。
不要妄图通过新媒体阅读替代书籍阅读,但新媒体却是书籍阅读很好的补充和拓展。
打开新媒体阅读学习的最好姿势是:
1.新媒体阅读作为系统化学习、书籍阅读的补充,是佐餐的小点,不能替代系统化学习。
2.面对作者的新思路、观念,勇于刨根究底,找到作者的创作背景,故事的上下文情境,学会判断和分辨,不偏听偏信。
3.可利用新媒体的快、全、杂的特点,补全系统,甚至找到对立面的观点,让自己对于该知识的理解更全面、客观、深刻。
新媒体是一种知识载体,载体的模式会影响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内容性质。新媒体的应用是科技进步的表现,同时,信息量的过载和内容的短平快,也会加速现代人的焦虑。
喜欢手捧一本书,慢慢阅读,感受字里行间的温度。也会在需要时,利用新媒体,快速搜索,以期迅速了解种种热点事件的发生,和某个知识点的基本讯息。科技带给我们的,就是这种选择的多元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