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脊躺平的日子

在龙脊的第二天,是”躺平“的一天。早上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磨豆浆,捣糍粑。

这两件事情,都需要团队配合,还需要个人掌握好力度。

比如磨豆浆的时候,每次放多少颗黄豆,转磨的速度,都有讲究。烈日下小朋友们轮流体验了几轮,没兴趣的就散了,有兴趣的会留在那继续完成任务。

那捣糍粑的时候,握杆的方式或用力的角度,如果两个人配合,就得喊着口号,保持节奏感一致,才不会把力量都分解掉。

最后喝到自己磨的豆浆和吃到自己捣的糍粑,味道肯定是和平时不一样的。

糍粑好吃,但太瓷实了,忍不住吃多了,导致丰盛的午饭都没怎么吃,但酸汤牛肉实在是太好吃了。

下午小朋友们玩水,妈妈们就躺平:坐着泡在水里嗑瓜子。有多躺平呢,就是照也懒得给他们拍……

在龙脊梯田的最后一天,清晨醒来看光线的变化,从天色微亮到慢慢泛红发白,到最后完全亮起来。

走在古壮寨,不只是风景让人流连忘返,寨子里还藏着不少历史痕迹。

比如住处附近的那块《奉宪永禁勒碑》,它立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背后有个传奇:当时寨民因徭役繁重、赋税沉重,日子过得举步维艰。于是大家推举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潘天鸿,代表全寨走出大山,到柳州府请愿。潘天红在官府面前据理力争,恳请减轻负担、禁止豪绅侵扰。结果,他真就成功了!官府下令“奉宪永禁”,并立碑为证。

从此,这块石碑就静静矗立在寨子里,成了百姓争取公道的见证,也是一份民本与清廉的象征。

而在更早些的康熙年间,这里还曾设过兵营。那时候清军驻扎在龙脊山中,用以安抚边疆。如今兵营早已不复存在,只有些被草木掩盖的石垒遗迹。但想到三百年前这里也曾有号角声声,刀枪林立——会不会觉得,这片梯田不仅是自然奇观,也曾是历史的舞台。

吃过早饭,去阿婆家的百香果园体验采摘百香果。整个过程的难度不在于采摘,而在于下到山谷的果园中,坡度陡峭崎岖。常年在城市生活的我们,一路走得东倒西歪,不时有人摔到。城市生活真的会让人失去最原始适应山林的本领。当时就有一种冲动,想带着萌萌在山里住一个,每天跟着阿婆到山里的果园里劳作,体会一下果农的不易。

龙脊的百香果,因为日照和温差的关系,特别香甜,这绝对是人生中吃过的最香甜的百香果了。

傍晚抵达阳朔,从北到南,一路颠簸,看到了熟悉的喀斯特地貌,浓浓的商业气息。城市生活总让人失望,还是大山让人更加沉静。

想起自己前天晚上的梦境,依旧是关于过去经验和情绪的整合、自我更新和重建内在空间、真正的自我成长需要独立探索和自我凝聚力。和自主掌控感。肯定自己的调整和进展,同时也在为新的可能性储备能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