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大了,必有鸿鹄
文/石岩磊
遇到稀奇古怪的事或碰上匪夷所思的人,我们常会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与此类似的一句话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讲过:“林子里总有些怪鸟”,它们表达的意思貌似相同,但仔细对比后,我们还是会发现,其实两者间存有一定差异,前者明显含有嘲讽的意蕴,属于贬义之列,而后者趋向客观描述,应该归于中性范畴,实质上,它们体现出的是对“另类人”的不同看法。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尤其是形形色色的人类,不仅相貌千差万别,而且言行举止也各不相同,人群中便免不了有特立独行的人,免不了有标新立异之士,大多数人会认为他们有悖常规不合常理,从而指指点点予以嫌弃,究其原因大概是源于我们深厚的儒家思想理念。中庸之道已深入到我们文化的血脉,凡事不能走极端,人更应中规中矩不得拔尖。“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枪打出头鸟”“椽子出头先烂”等古训和俗语无不警示人们莫要“出格”,可也在抱团取暖的温馨中营造出了平庸的氛围。
而西方对独树一帜的人更多的是容忍与接受,正像叔本华在《生活,也让别人生活》中写到:“我们就必须容许别人以既定的自身个性存在,不管这种个性是什么。我们关心的只是如何使一个人以本性的内容和特质所允许的方式发挥他的本性的作用,既不应该希望改变,也不可以干脆谴责别人的本性。”在容忍甚至是赞赏与鼓励别出心裁的气氛中,狂放不羁非但没有被西方人歧视,反而获得了肯定和赞许,因此势必会涌现出大批个性鲜明的群体,他们更具创新精神,更勇于开拓进取。
对“林中鸟”不同的说法折射出的是东西方文化中的一些差别,但文化只有形式上的样貌之分,而没有性质上的高低之别,中庸虽然在限定桀骜不驯中易趋于平淡无奇,但无可置疑的是它具有极佳的稳定效能,特别是在各执一词的芜杂场合,能够协调众人步调一致,遇上大风大浪时可安然度过危机。反观西方尊重个体发展的理念,在冒险精神开创意识方面肯定有明显优势,但过于强调个性自由势必导致莫衷一是的涣散,一旦遭遇大灾大难往往要面临一盘散沙的危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自然会形成一地文化,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各国都开创出独具特色的人文积淀,彼此不可能照抄照搬他人的经验,但在融合中相互取长补短应是大趋势。我们在求稳求安的背景下,也该探索求新求变之路,对那些天赋秉异的人要为他们打开绿色通道,让其有快速成长的路径,对那些别出新裁的人多些宽容与扶持,令其有崭露头角的天地,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不是会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吗?
或许林大与鸟多是相辅相成的,树木茂密的森林固然可以栖息种类繁多的鸟雀,而各种各样的飞鸟齐聚小树林,同样会营造出一片鸟语花香的海洋。如果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说法,改为“林子大了,必有鸿鹄”,便没了贬损之意,也涵盖了叔本华的“怪鸟”论,更主要的是多了海纳百川的度量,在中正平和间添了壮志凌云敢为天下先的锐气,不失为一良言。
20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