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果实》是由日本导演伏原健之拍摄的一部关于日本现代陶渊明津端夫妇生活纪录片。整部片子平淡真实,简单记录着津端修一夫妇的生活日常,在一幢深居林间的小屋里,每日耕食劳作,一直相伴到老,每一帧画面都充满爱意,这部影片在豆瓣评分高达9.5,获得2018年最佳纪录片。
纪录片的对于人类社会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作为人类真实影像具有纪实性,也在于其对人类社会的观照而传达出的人文关怀。一部优秀的生活纪录片,往往能够将其内涵与主旨建立在人类共通的情感之上。《人生果实》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即是其通过对津端夫妇晚年生活的纪录,表达出对爱情、人生、死亡的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风吹枯叶落,落叶生肥土,肥土丰香果。
孜孜不倦,不紧不慢,人生果实。”
一直很喜欢日本亲情电影,平和的视听语言,清新的叙事手法,没有刻意的跌宕起伏,就只是简单地讲述生活的点滴,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人生果实》像《小森林》一样自带治愈性,也会联想到李子柒的片子,四季三餐,两人一家,唤醒内心向往的那种日升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的生活,看着就让人心沉静下来。
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真的需要静下来,好好思考片刻。疫情这段时间,虽然是被迫独处,现在想来也算是人生中难得的清净时刻,不用去思考工作琐事,不用去在意过度社交,终于可以静静地看看书追追剧,每日亲手做点饭食,用心装盘取悦自己,每晚做做瑜伽,盘一盘自己的花花草草,现在复工了,还真怀念这段日子呢。
看了这部片子,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看着纷繁凡事,网络的信息轰炸,我们每天被消费着情绪,从看到一个新闻就燃起怒火,然后看到反转新闻又一番唏嘘,越来越觉得我们浪费了太多生命的时间,精力都消耗在许多无意义的事情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现在认识世界的方法变成了“听说”,然后用“听说”来的东西导演着自己的生活。最后忙得手忙脚乱,却发现离初心越来越远。
是时候停下来,认真打量自己的生活了,问问自己的内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片中有一句话,“人比钱重要”,是津端先生给市场上的商户写感谢信里的一句话。津端先生一直用他擅长的方式——画画,给每一个平日能接触的人写感谢信,里面大多都是“加油”“很棒”这样鼓励的话,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张明信片下面都有他和太太的卡通画像,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夫妇的爱意。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老夫老妻,相伴一生,是多少人渴求一生的愿望。她说,我们没有太多的钱留给后代,即使有也不想这么做,我们想把肥沃的土地留给他们,这样他们就能直接在土地上生产出果实。
我们的人生会结出怎样的果实呢?津端夫妇的人生哲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相信也是导演三顾茅庐邀请他们拍摄纪录片的初衷。
《人生果实》里津端夫妇的人生哲学
缓慢而坚定地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有人说,看完《人生果实》,让人不会怕变老。当我们还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时,87岁的英子奶奶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种地,采摘,做饭,理头发……每一样都亲历亲为。竹笋,酸橘,土豆,玉米,龙须菜,梅子,无花果,芋头,白萝卜,草莓……在庭院中,他们一共种植了70种野菜和50种果子。收获的果实,再由英子奶奶烹调成简单但精致的饭食,各种果酱、酸奶、蛋糕……每当季节交替,他们会通过更换家里的用具或者把摆设调换位置,来给生活创造新鲜感……原来人老了也还能把生活过成艺术,也还能这么有仪式感。
还年轻的我们对比英子奶奶是不是想得太多却做得太少,是不是只要做一件事没有得到想要的回报就早早放弃,是不是太过于急于求成而忘记了滴水石穿?津端先生一直从事建筑行业,每一栋房子都是耐着性子一点一点设计出来,他时常对英子奶奶说:“要自己慢慢钻研哦,只要埋头去做,就能发现各种精彩的事”。是的呀,小时候我们总喜欢被人夸聪明,不喜欢被夸奖用功,好像聪明是一件骄傲的事,而用功是天资愚笨的表现,现在看来,如果只有聪明却不肯脚踏实地,刻苦钻研,想达成较高的人生成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傅勒在《格言》中写道:“行动是知识最适切的果实”,“墉基不可仓卒而成,威名不可一朝而立”《魏氏春秋》,《致匠心》里:“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慢慢来,只要坚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美好的果实就一定会不期而遇。
你越认真生活,生活就会越好
从小我们都被教育要认真学习,却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要认真生活。生活好像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我们总觉得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对象就会有很好的生活。看了津端夫妇生活的方式让我不禁问出这个问题:我们是否真的明白什么是生活,是否真的有用心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活?
生活不该只是外在的表现,生活更应该是内心的充盈。生活不该是所谓的好大学好工作好对象,那些一直拿着和别人炫耀的东西,那样就变成了为别人而活。生活应该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不浑浑噩噩,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该做的是什么,认真的对待生命中遇到的人,遇到的事。用温柔的内心去感知这个世界,就算是院子里小小的一株植物,也要用心呵护,尊重其他生命就是尊重自己。
心理学上有一个暗示理论,一个人若坚持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对获得成功非常有帮助。你越认真生活,生活就会越好,也是这个道理。我们在认真对待生活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认真对待我们自己,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从现在开始认真检视自己的生活,断舍离一下,放下一些表象的需求,用心感知周围的事物,仪式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可能你只是从更换了自己喜欢的餐盘开始,换一床花色棉质的床单,将不穿的衣服捐赠,每天尝试一个新菜式……让我们开始重新定义我的生活,并认真对待它,记住,你如何爱你的生活,生活就如何爱你。
生命有太多美好的东西,不要因为压力太大而丧失希望
我们这代人可以说时常会感慨心情焦虑,压力山大,网络上各种贩卖焦虑的更是让我们怀疑人生,很多人随口就是一句:“这个世界越来越让人失望了”。真的是这样么?汉斯罗斯林在《事实》这本书里就用统计数据模型推翻了“世界正在变糟”的说法,我们情绪化的本能和过分情绪化的世界观在影响着我们的判断。
与其去担忧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不如把眼光转移到身边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上。
美好的餐食
英子奶奶在自己的小厨房里打造专属于二人的餐食,早餐都细心准备十种小菜,用“五彩食材”搭配出营养又美味的料理。酸橘,襄荷,生姜,鳗鱼,梭子鱼,红豆饭,海苔,樱桃酸奶,绿豆蛋糕,大麦茶,年糕等等美味家常菜,只是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好吃的一直会给人带来幸福感,我们如果每天都能回家认真准备一顿晚饭,和家人一起品尝美味是不是也会很幸福呢。
漂亮的花草
津端先生为了实现英子奶奶的田园梦,亲手搭建木屋开辟菜园花园,收获的季节,夫妻俩采摘园子里成熟的柿子、板栗、番茄、苹果、青橘,梨子,柠檬,柚子等,送给亲朋好友、邻里乡亲,让他们都尝一尝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果实。我们也许没有很大的院子,但是一盆薄荷,一盆柿子的小愿望还是可以实现的,自己种的会有不一样的满足感,看着果实顺应时节的生长,也能感知到自然的力量。
一本书,一件手工……美好的事物太多了
充满爱心的看周围,真的会看到很多美好的事物哦。世界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史蒂芬·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里说:我们的社会总体来说变得越来越温和、暴力也越来越少了。我们要学会利用文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身心和谐的利器,增加对生活的掌控感。希望一直都在身边,只要你去发现。
有太阳 今日就值得歌颂。
所有的答案都在大自然里
津端夫妇一生都在努力和自然和谐相处,院子里为小鸟准备的水盆,设计的建筑都被绿植环绕,自然,其实指的是万事万物之间存在着一个客观规律,生老病死季节更替便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改变。
片子拍摄过程中,津端先生在一次午休中睡去,再也没有醒来,葬礼上英子对着遗体说,“老头子,今后我会努力活下去的,等我生命尽头变成骨灰的时候,我们一起畅游南太平洋,你一个人会很寂寞,但要好好的等着我。”英子奶奶一直很坚强,告诉自己“至少不能哭”。津端先生生前曾经和英子谈论过死亡,最后得出结论“这种事,想也是白想”。
人性中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总喜欢以自我的意识去思考客观的规律,甚至想去主导和左右,通常只会带来不如意的结果,这其实是很多苦的源头。《易经》《道德经》中都阐述了中国古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人生需要一种顺其自然,这种顺其自然是在面对事物的时候,不以自己主观意识为左右,这是一种智慧。庄子的妻子去世的时候并没有很悲痛,他认为活着的时候是存在于大自然,离开的时候就是回归了大自然,生命和大自然的规律是一样的,大自然有一年四季的变化兴衰,而人也有生离死别的轮回循环。
如果我们能放下很多的执念,放下希望世界运转如自己所愿的贪念,也许人生就不会觉得全是苦难了。一花一世界,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我们也一样,我们能做的不应是反抗甚至去破坏,而是尊重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以善良淳朴作为一个行事标准,去感知内心的成长。
完结
英子奶奶在津端先生去世的三年后去世,她走的时候对孩子说:“我不能让他等太久”,孙女回应:“他就在不远处”。
津端夫妇完成了这一世的使命,留下了肥沃的土地,每年能生出丰硕的果实,他们的处事哲学也带给后人很多的思考。我很开心,偶然看到的片子,在这个特殊时期给了我很多力量。生活还是美好,未来还有希望,要踏实认真坚定地做着自己能做的事情,其他的顺应自然,自有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