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堪回首
毕业的第一年,对于我,有如噩梦,怯弱、自卑、领导的挑剔,让我无地自容。终于从一所好学校,调到了薄弱校。没想到,到了这儿,我读过的书帮了我的大忙。帮助领导拟稿,为学校写通讯,跟学生日记交流,书,帮我重新树立了自信。喜欢秦文君的小说,曾经去排队找她去签名,许是因为尚未泯灭的作家梦吧。
这一时期,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蒙哥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这个可爱的小女孩,深深慰藉了我的心灵。她的聪明、善良特别是勇敢,正是我所需要的。读着她的成长系列,仿佛跟她一起成长。很遗憾,只买到安妮系列1-4。因为有了勇气和自信,业务也更加熟练,我终于和别的老师一样了,不再是落后生。
但是,慢慢地又对这种生活,滋生了不满,难道一辈子就这样?看着教参写教案,不高不低的教学成绩,一校之内的尊敬,得过且过的日子……
这个时候的我,还没有爱上教书,它只是一份职业。
也许就是因为多读了几本书,所以,我想继续读书。我总认为,读书能带给我最大的骄傲。于是,我读了教育硕士。历时三年,终于毕业。读硕士,最大的好处是开拓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浅薄,然后喜欢上了古典文学,也阅读了一些教育理论的书籍。触动最大的是《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知道了“教什么”、“怎么教”的区别。但是运用到教学中还是一头雾水。喜欢读叶嘉莹解读的古诗词,第一本是《叶嘉莹说杜甫诗》,真是如品佳肴,第一次让我觉得古诗词若此亲切美妙。于是陆续读了《叶嘉莹说中晚唐诗》《风景旧曾谙: 叶嘉莹说诗谈词》《叶嘉莹说诗讲稿》。于是,我的课堂中也出现了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引得一双双眼睛亮晶晶,也得了个“博学”的雅号。心下窃喜,不过是搬移之功。
慢慢的,我的课受到了更多的肯定。在一次次做课的过程中,渐渐明白,教学,仅仅凭一本教参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每一次都要占有大量的资料,却总是拾人牙慧,没有自己的思考,在一次说课比赛失利后,我陷入了迷茫,没有资料,连文本我都读不懂了?买了大量关于名师授课、教育理论的书籍,却是觉得,越读越困惑,我没法照搬名师的课堂,我不知如何确定教什么,怎么教也是一头雾水。
于是,我开始逃避,沉迷于网络小说。
幸而,在一次偶然中,发现了新教育论坛,于是,我决定重新回到书的怀抱,做一个好学生,做一个充实的学生,做一个幸福的学生。于是,我来了……
以上是写给网师的阅读史。
后来呢,我在2012年1月16日通过了网师的申请。阅读了网师教务处的要求后,我选择了选修了两门课程:《文本解读与设计》和《构筑理想课堂》。在网上订购了自己能买到的书。开始阅读每门课要求的阅读书籍。一门课就要读4、5本。刚开始看到教务处要求最多两门时还,不以为意,认为拿出考教育硕士时的劲头一定能过,结果,在开学仅仅几周后,就放弃了一门,因为网师的要求实在是高。首先要做好预习,这个预习不是仅仅读书,最好要知性阅读,就是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做批注。这个学期是整本童书阅读,读完后还要做预习作业,开始是每学期不少于3次,现在是5次,字数不能少于1000字,内容不抄袭,作业还要严格要求格式。就这样跟着网师的节奏走,虽然我选修了6门功课,只完成了2次过关作业,但确保了每个学期阅读5-6本书,对书籍重新焕发了热情。我的关注点也越来越落到我的教室。在网师的这两年阅读过的书籍有《儿童的人格教育》、《100条裙子的女孩》、《佐贺的超级阿嬷》、《如何阅读一本书》、教师阅读地图、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破译教育的密码、破译命运密码、巫婆一定得死、文学性讲演、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侠客行、夏洛的网、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时代广场的蟋蟀、苹果树上的外婆、五十年散文与自由、苏东坡传、苏轼诗词文选评、中国哲学简史、《教学勇气》、朗读手册、《英雄的旅程》、《我们仨》、《平凡的世界》、《儿童的早期阅读课》《孩子,把你的手给我》《静悄悄的革命》.总结一下发现我所读的书分为两类了,一类是童书,一类是涉及教师的根本性书籍,这是不是一个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