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中我最看好的是孩子王,书中的“我”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老师,发现了光讲课文的不足,转而讲基础的字。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我”有高中学历,被安排去当教书匠。“我”不想把孩子捆在与时代脱节的教科书中,便独辟蹊径教孩子识字作文。但“我”的结局是被打发走继续劳动,因为“我”没有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我”误导了孩子,耽误了他们的课程。 孩子们虽都是初三学生,但连字都认识不了几个,怎么讲课?如果按照规定赶课,把教材讲完,把老师的任务完成,但孩子没有学到东西,就算完成任务又能怎么样呢?教育就是教书育人,不是把所有的眼光都局限在课本里。“我”合上课本教孩子识字,然后教他们写作文,练习表达情感。至少将来孩子们走出去了,能认识看到的事物是什么,然后知道这东西是干什么的。而不是看见谁都背诵全文,证明自己上过学。 “我”跟孩子们打成一片,孩子们也渐渐体验到了上学的乐趣。但这种日子还是太短。但是“我”脱离了教学模式,所以“我”被委婉地开除。但“我”却一身轻松,“我”在的日子里,孩子们劲头很足,尤其是王福,认了不少字,作文写得井井有条。知足了,“我”便下山去。
这个时代,我们究竟要做什么,或者说,国家究竟需要我们做什么。一切向钱看,我们忽视了文化中的精神,我们重视了科技中的物质;人定胜天论,我们牺牲了绿水青山,我们得到了洪涝灾害;应试教育,我们把学生从文字盲带向文化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