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认为,在投资的三个基本问题:估值、时机、品质中,品质是最需要花精力去研究的。估值很好学,一般人都能学会;时机大部分人都无法把握。
品质的判断1:是不是一个好行业
作者认为选一个好行业是成功投资的基本条件。有一些很好的管理层、很好的公司存在于烂行业中,最终也没能做出什么好的业绩。作者曾调研过几个钢铁公司,里面的管理层很好、产品线很好、技术也很先进,但可惜的是钢铁行业的格局决定了再好的管理层也无用武之地。
作者认为对政府扶持的新兴行业要谨慎。因为政府的扶持增加了供应,增加了行业的竞争对手,于是遍地开花,很快会导致产能过剩、供应过多。此外,政府扶持还容易产生地方保护主义,这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像硅谷的苹果、Facebook、谷歌,中国的百度、阿里、腾讯......没有哪家是政府扶持出来的。
一个行业一旦受到政府扶持,冲破各种桎梏的希望就不大。政府扶持的对象往往选择有误,中央没有精力和能力做精细化管理,而各地的政府又倾向于扶持当地的企业,最后造成产能过剩、价格竞争。资金消耗完了,就没有钱搞研发,而创新行业是以研发和创新为基础的,打价格战没有赢家。
所以,一个行业是否是好行业,首先看行业的格局,不要有太多人做,做的人多了,竞争自然就激烈了。
品质的判断2:差异化竞争
钢铁行业为什么不赚钱?因为提供的是同质化产品。白酒、可口可乐为什么赚钱?因为它们提供的是差异化的产品。
差异化的六个标志:
1、品牌
差异化、定价权的一个来源是品牌,而且最好是请客送礼的品牌。比如茅台。
2、用户黏度高
少量多次的购买是最好的。靠大订单的企业,不可持续性,可能今年有订单,明年就没了。
3、单价不要太高
单价高的商品,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相反单价低是个优势,容易有定价权。比如口香糖,因为单价低,消费者对价格差异不敏感,因此它的定价权要比汽车的定价权要高。
4、转换成本
转换成本高的产品用户黏性高,定价权就高。比如手机通讯运营商,从移动切换到联通的成本就很高,所以即使运营商提价也只能忍受。
5、服务网络
像京东在全国各个主要城市都有仓库,可以做到隔日达,这是一般企业无法比拟的网络优势。
另外,产品的销售半径也是一个优势,比如水泥,由于运输半径有限,所以可以在某个城市占80%的市场份额,同时竞争对手也主要局限于本市,竞争激烈程度有限。
6、先发优势
有些企业,只要在行业内领先,后面的公司一辈子也追不上,就这是先发优势,强者恒强。
变化太快的行业往往没有先发优势,比如科技股,这种行业里是很难事前知道谁是赢家的,早些年被爆炒的一些互联网股票如今大都销声匿迹。
要认识一个行业,不妨做一道填空题:得____者得天下,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行业竞争的是什么。
例如:
基金业是得人才者得天下,高端消费品是得品牌者得天下,低端消费品是得渠道者得天下,无差异中间品是得成本者得天下,制造业是得规模者得天下,大宗品是得资源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