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单拿饮食习惯来说,这句话再贴切不过。而一个人的饮食习惯也不是一成不变。现代人上学、工作流转快、调动频,饮食习惯随着水土的更换也在不断更新。
我是正了八经用馒头和面条喂大的北方人,到南方吃了几年米饭,主食又多了一个选项。不能说是移情别恋,但面食已经从必选项降为优先选项。
不仅如此。第一年到长沙读书,看到满大街的早餐店都在嗦米粉,当时很疑惑,米粉怎还能当饭吃,不是包子油条豆腐脑吗?
说也奇怪,变化已经在悄无声息中酝酿,到大三的时候,早饭已经离不开米粉。每天早上7点,走到宿舍园区靠近大门的位置,有一家夫妻经营的米粉老店,一碗粉加个卤蛋就是一顿早餐。后来校区的建设村食堂改造后早餐也有粉,只是分量少,要两碗才能吃饱。
水土养人,我喜欢吃宽粉。生活的走向并不考虑你的喜好,而且常常在你四平八稳的时候给以突袭。毕业后去了外地,早饭又还原成包子和粥,寡淡无味。
因为宽粉是鲜粉,不易储存,在湖南以外很难吃到。退而求其次,经常网购一些圆粉,自己加工做不出那份味道,都是靠记忆拼凑的。还好,吃粉必备的酸豆角和剁辣椒在网上都能买到,拌着吃面,也算是改良版了。
同样的,刚到南京那会,朋友介绍我鸭血粉丝汤,感觉很怪异,现在慢慢也喜欢上了。我还吃不习惯盐水鸭,我想只是时间问题,只要在南京生活时间足够长,早晚会成为早起在鸭子店前排队的一员。
人的胃口是可塑造的。我从小到大不吃肥肉,甚至闻不得肥肉的味道。有一年在山里徒步,体力消耗大,给啥吃啥。走到第二天吃午饭,有一个菜是土豆烧红烧肉,汤都没剩,当时觉得红烧肉是天底下最香的一道菜。几年过去了,对红烧肉依然钟爱有加。一次高强度的体力运动,重塑一次胃口。如此简单。
现如今,不会由自己的胃口胡吃海喝。更多的,关注健康饮食。同学群朋友圈经常见到有人在讨论怎么吃健康还不长肉。甚至是,有的同龄人开始看中医,治未病,调养身体。所以说,胃口也标记着年龄。
胃口如此。一个人何尝不是,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翻过的书踩过的泥见的人经过的事,每一条痕迹都或多或少左右着接下来的走向。
苏轼讲,“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鸿飞无痕,怎会真无痕。
人生何处,记得好好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