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很讨厌种地,又苦又累,收入还不高,一直想逃离成长那片土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在土地越来越割舍的时代,我又深深的爱的土地,生我养我的大地,爱的从土地生长的生命,一年又一年养育的渺小的人类。
「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可以说是一对对应的概念。这一概念在后文以多种形式被反复解释和阐述。比如: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滕尼斯的话说,前者是Gemeinschaft,后者是Gesellschaft;用涂尔干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再者: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的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这种性质的社会关系,费老称其为“团体格局”。
而中国传统社会(注意是传统社会)中的社会关系则明显不同。“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这称为“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明显在记忆的传承上有更大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