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推荐陷阱

基本上我们现在面临着的知识推荐都是买了这本书的人还买了什么,喜欢这篇文章的人还读了什么之类。源头上是基于人的属性来做的推荐,很少有用知识本身的属于来做分类推荐。

这种推荐最大的陷阱是,大量基于人的算法推荐,会拉低推荐的内容到平均水平以下,导致你看到的东西是大多数人看到的内容,大众化的内容。从个人知识体系和成长角度看,这样的推荐会让你固守到一个大众化水平,无法获得突破。

大众化的水平有什么不好呢,它无法将你和其它人识别出来,意味着你将深陷平均值的人群中无法自拔。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这个平均值会越来越低,因为有欣赏能力的精英人群永远都是少数,这部分群体九牛一毛,而推荐无法识别出这一群体,所以精英人群和普通人群读过什么,看过什么,喜欢过什么,在系统里的权重都是一样的。

这种筛选机制,这样的推荐识别出来的结果是,好的知识阅读的人少,而读的多的人都是普通的知识,甚至是吓人的谣言,于是谣言、低层次的入门级知识被推荐的次数越多,被推荐的机会也越大。整体平均水平也就越来越低。

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经过编辑筛选和推荐出来的东西,喜欢直接关注精英人群,追随他们的个人推荐。说到这里,不得不黑一下网易新闻,自从改了按兴趣由系统推荐内容之后,我再也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我曾认为是我的习惯它还没记住,所以对普通的常识内容点了许多筛选和过滤,指望它能自我学习,推荐些高端的东西。但是一个月过去了,还是那些东西,只好卸载。

把一个有态度的媒体,做成了大妈们街头巷尾谈论的小道消息,简直就是个灾难。

但是,这种情况在当前已经有很好的解决之道了,那就是自媒体、各种付费知识的流行。前者可以让更多的人无门槛地直接对接精英人群,追随这些处在平均值以上的人的习惯。而且可关注的这个群体又很多,又可做到兼听则明。

后者付费知识从平均值上看又高于自媒体,不管是个人形为还是公司形为,收费意味着更有价值的东西,但收费也是道门槛,会过滤掉不愿意花钱的人,从而又造成知识人群分级,但这都是无可避免的。

大的群体上面,知识永远都是纺锤体结构,顶端的那部分人群一直都是少数,太LOW的人群也是少数,大部分都是处在平均值上的大众。

想获得成长,千万别信系统的推荐,也别信所谓的关联阅读,更别信“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喜欢”、“看了又看”,它们都是一个套路,将你往大众化的平均值上引导,挖一个平均值的坑等着你跳。

题图:Steve Bidmead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微信号:如若不信(ruruobuxin)

如若不信
知识由系统推荐、机器推荐在目前的算法下,将会拉低结构的平均值;但自媒体又可以将这个值提升,而成长最快的永远都是那些有渠道获取到最顶端、最先进的知识的人。所以形成自己的体系很重要,知识体系的建立可以加微信参照另一篇文章《长阅读与碎片化阅读的本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概述及标签体系搭建 1 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内容的日益增长,“信息过载”问题愈来愈严重,愈发带来很大...
    JinkeyAI阅读 23,031评论 10 241
  • 从小就喜欢写日记,今天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了这个软件,那是一篇一个男生向女表白的文章,文章写的很深情很浪漫,于是我也想...
    非凡的猫阅读 109评论 0 1
  • 参加了大学同学聚会,对我的触动很大,在同学会前我做了两次梦,梦里见到同学该是多开心,该是多狂欢。当我挺着大肚子参加...
    窗外一片云阅读 276评论 0 0
  • 第二天一大早,天微微亮,太阳在地平线下,像鸡卵般大小散发出暗红色的光晕,公鸡抖擞了下赤红色得鸡冠,昂起头来,朝着东...
    双人鱼tt阅读 480评论 0 2
  • 因为生活的马虎 我患上了肿瘤 一种叫你的细胞,侵袭了我的心脏 我将之连同心脏一块弃去 它却早已转移,进入 我的肝 ...
    夜雨書店阅读 23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