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上一个音频,我接着给你说投资人必看的10个维度里的后5个:
第五,政策监管。
这里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业务完全合规,第二种是业务不合规,第三种是默认合规。
业务完全合规当然是最好的,我们不需要说什么。不合规的业务就要分析,你至少不能违反法律。那些打擦边球和处于灰色地带的业务,尤其是低调运作的,美元基金还是愿意投的。但是,这种业务要匹配足够的法律解读,然后再进行梳理。比如,从客观上讲,移动APP业务,基本都会涉及到个人隐私,尤其是Wi-Fi类项目,存在很多争议。再比如,一些广电监管得特别紧的行业等。在一个阶段之内,这些行业的法律法规是空白的,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进行尝试,投资人还是愿意投的。
而默认合规,政府没说不能做,或者政府内部也存在几种不同的声音,这类项目也是可行的,至少可以尝试。
在合规性上,需要律师做出充足的判断。对互联网项目,一般第一次会给予警告,你一定要和投资人说清楚,出现政策性风险的时候如何应对。
第六,团队。
前面已经讲了,团队的一把手最重要,团队其他人的背景、简历、资历要符合,能够独挡一面。在一名元帅的统治下,一帮得力的将领把这个事儿做成的概率就会比较高。
第七,股权结构。
由于我们对CEO的重视程度很高,所以也会非常注重CEO的持股比例,或者在股权比例比较分散的情况下,比较注重CEO的投票权。尤其在新的投资人进来之前,大部分VC都会对及其分散的股权警惕。所以,股权结构还是很重要的。
对于股权,人民币基金的玩法很多,总结不出什么规律。但美元VC就那么几十家公司,领先的就十来家公司,大家互相切磋碰撞,已经形成套路了。美元VC最喜欢的股权结构是CEO占大股,尤其是越到最后的轮次,CEO还占绝大部分股,这种项目是可遇不可求的。企业做这么大,CEO还没出让太多股权,这个非常重要。CEO对公司股权上的控制力,也会提升其在公司内部的影响力。为什么大部分私营企业做得都比国有企业好?因为大家都是盯着老板的,股权比例越高话语权就越大。如果三个合伙人都有25%的股权,那公司员工要听谁的?老大做事的时候会不会有无形的压力?这种无形的压力会不会导致做事的时候变形?如果投一个项目主要投的是CEO,他的持股比例越大,对这个项目整体就会越有利。
有些项目,投资人会想多要股权,这是挺正常的,因为投资人要对投资公司负责。但是,在每一轮稀释的过程中,如果某一轮次某几个投资人股权占比太高,客观上来讲,对投资人也是不利的。最好的情况,还是把握住融资的节奏,当然这也取决于项目本身的质量和创业者的能力。
还是以小米为例,虽然融了很多轮,但每次稀释的股权都很少。对于一般的企业,我建议CEO在做到B轮融资的时候,还要有超过一半的股权,因为后面还有C轮、D轮的再稀释,到时候也就剩30%左右了。刘强东(京东创始人)是个超强的创业者,由于他的业务非常烧钱,所以他上市的时候只剩下20%多股权了。如果B轮CEO还有一半股权,投资人有两三个,每个人有10%-20%的股权,这是相对完美的。
当然,具体例子还要具体分析。如果B轮、C轮CEO只剩10%-20%的股权,财务投资人占了50%-70%,而那些人跟我的关系又不大,那这类项目就要非常谨慎,因为投下去我都不知道是投给谁。在可能的情况下,是不是可以做一些股权的重组?不然再往下走,融资上会有压力。
第八,过往表现。
这对进入成长期的项目比较重要。企业是否走出了一条相对不错的成长曲线?当然,这条曲线背后的驱动因素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有很多人是为了融资而融资,在融资之前把数据做得非常好看,但它背后的驱动力有些其他方面的操作,投资人是比较避讳这些的。
第九,系统性风险。
现在投资人对系统性风险考虑的少,这是创业者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在大家都在跑的情况下,你怎么比别人跑得快一点、好一点?、
第十,投后增值的可能性。
一个项目的成功,60%、70%甚至更高的程度取决于项目本身和CEO的能力,但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包括行业、运气、投资人等。一个好的VC投资人,确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公司。投资人的方法论、能力、资源等各方面的匹配,会伴随这个项目一路成长。项目就像人一样,从小跟谁长大,就一定会受到谁的影响。不同的投资人会带给创业者不一样的结果。
历史上的很多项目都带有投资人的属性。有的投资人特激进,那他投的项目也会特激进。结果就是,那个人投的项目牛市会跑得特别好,但熊市肯定会碰到问题。
所以,常说谈得投缘不投缘,或者气场合不合,真的很重要。投完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还得互动。如果第一次谈的时候就感觉气场不合,或者相互之间不能很好地配合,这个项目再牛,也倾向于不投。
总之,项目的成功与否是综合因素,很多时候投资人的作用还是挺大的。融资就是互相之间的匹配,VC会帮到创业者,而创业者也会给VC一个正向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