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注:本文引述史实和各方引文材料等都来自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出版集团在2011年出版的戴茂林、赵晓光著作的《高岗传》第六章“连升三级”。
在这一篇章,两位传记作家直接用下面一段做开篇:
“命运多变,职务频换;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在战争年代的领导者身上屡见不鲜。
然而,个人政治生命的沉浮虽然与自己的努力有关,但更取决于大环境的改变。
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陕甘宁边区的形成,这些大的历史背景,为高岗个人的升迁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虽然还要经受一些磨难,但鲜花已在招手,掌声即将响起。”
高岗获释后,在1936年被派到内蒙古带领当时只有十几人的陕北骑兵团。在这里,他很快就率部与当地的蒙汉游击队一道,打出了一片天地。
不久,高岗即被派往中共三边特委任蒙古工作委员会主任。
要联合内蒙古同胞抗日反蒋,就必须首先主动与蒙古族上层认识联系,做好蒙古族上层的工作。
“中国人重理讲情,其中的少数民族更是以友情为重。在团结少数民族共同革命的工作中,拜把结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而高岗的天性显然更擅长此道。”
高岗在三边地区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高岗调三边是携妻带子居住在定边的。1937年3月,高岗奉命全家搬到了党中央所在地——延安。
在1937年5月5日召开的陕甘边区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的高岗,虽然没有参加这次大会,但以最高选票当选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执委。
——这时,刘志丹在1936年4月4日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了,时年34岁。
两个月后,高岗被中共中央任命为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书记。
1937年,中国共产党将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正式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高岗在政府里任保安司令。
而后,又担任八路军骑兵司令。高岗接命令后,立刻率部开到三边以北机沙漠以南地区,联合蒙古族同胞,清剿土匪,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从这个时候起,高岗可以经常列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1938年4月,在改组的中央陕甘宁边区委员会,高岗被任命为书记,后来又担任了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书记、中共西北中央局书记,并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在这篇中,两位传记作者给出的高岗能升任如此高位的理由:
“高岗能步步升迁,主要源于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因素:
第一,高岗已经无可争议的成为西北根据地的代表。
……
第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照顾山头政策”的需要。
……在中共七大的讲话中,毛泽东首先实事求是地承认,“中国革命有许多山头,有许多部分,内战时期,有苏区、白区,在苏区之内又有这个部分那个部分,这就是中国革命地实际。离开了这个实际,中国革命就看不见了。”然后,毛泽东极富哲理地说:“一定要认识山头,认识了以后才能照顾,照顾就能够逐步缩小,然后才能消灭。”
……
第三,粗中有细地性格与平易近人地工作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