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去陆丰参加一场出殡仪式,听说是爷爷的生父的弟弟。在仪式前,意外收获了一段旧事。
细叔跟我们说,以前爷爷是姓李的(我一直以为是姓卓的)李家是我们血源最亲的亲人,虽然在场没有一个是认识的。要是以前爷爷的妈妈没有改嫁,我们就是姓李的,而不是现在的林姓。也没有后来池厝寮和池畔的一切了。
奶奶说,好几十年前,当时因为是战乱年代,也正值改革开放,爷爷的生父遭遇事件死了,死之前让爷爷的母亲带儿逃离当地,后来就改嫁到池厝寮的卓家,接着缘起到池畔林家(也就是我现在的家)做儿子。
爷爷上有养父,娶了奶奶,而后有五个孩子,在当时那么贫穷的年代,要养活这一家子,难度可想而知。听说二姑当年读书的时候学费还是欠着的,经济能力实在是太捉襟见肘。
都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爷爷也不例外,小小年纪就参与各种家活,农活。种过田,打过工,再到自己出来做生意,他身上那股拼劲是我所比不了的。(我欠自己一个努力的模样)所以爷爷才经常说我们不珍惜这,不珍惜那,来之不易之类的话。现在就微微有点理解他了。
这多起伏的人生,爷爷平时也很少提及,相信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故往,和这件事一样沉淀在爷爷的心里。
时势变迁,对于爷爷来说,再回到这个地方内心应该是感慨万分的吧。
下面为故居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