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时才开始被人关注,而此时它已经能够接受到阳光了。”
小吴的“蘑菇”时光
“道理我都懂,但我在这儿实在待不下去了。”
在旁人看来,小吴已经足够幸运了。
小吴来自河南农村,大学毕业从郑州来到北京。他先是在一家美资企业做质量工程师,工作不太忙,有时间准备公务员考试。
一年后,小吴一击即中,考上了北京某区水利部门的公务员。亲戚、朋友、同学、同事都羡慕不已。
用当时同事的话说,“小吴,你这就吃上皇粮了,不用像我们给人家打工了。”
现在回想起来,小吴觉得考上公务员那会儿就是自己的人生巅峰。如今两年过去了,小吴还在科室里做最基础的项目文件归档的工作。
闲得发慌,是小吴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尽管近年来,水利部门在推行河长制政策方面的工作很多,但那与他无关。
小吴的工作跟刚到单位时没有任何区别。领导似乎从来想不起来小吴,或者在他看来,领导是在故意耗他。
这样的日子小吴感觉没有尽头,更没有盼头。他跟父母提了,准备辞职,结束这份“暗无天日”的工作。
天终于亮了
小吴父亲坚决不同意小吴辞职。
可以理解,在老一辈人看来,孩子能考上大学,还能在北京当上公务员,可以说是修来的福报。
小吴父亲说,家里好不容易供你上学考上公务员,岂能说辞就辞,如果你敢辞职,家里就不认你这个儿子。
总之,闹得很僵。小吴只好把写好的辞职信放在抽屉里。后来有一天,他无意当中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心理学中的一个著名现象——蘑菇效应。
对于新员工来讲,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总是要先做一些不起眼的事情,而且得不到重视。
当他默默无闻地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工作出色就逐渐被人关注并得到重用;如果工作不出色就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人遗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蘑菇效应”。
文章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卡莉·费奥丽娜从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地产经纪公司做接线员。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接电话、打字、复印、整理文件。
▲ 卡莉·费奥丽娜
尽管父母和朋友都表示支持她的选择,但很明显这并不是一个斯坦福毕业生应有的“待遇”。
卡莉毫无怨言,在简单的工作中积极学习。后来,她得到了一次撰写文案的机会,就是这次机会,让她的人生从此反转。
当然,机会准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卡莉在那段“蘑菇”时光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 她就是惠普公司前CEO
这位卡莉·费奥丽娜就是惠普公司前CEO,被尊称为世界第一女CEO。
那之后,小吴不再觉得他的“蘑菇”时光像以前那么难捱了。他积极充实自己,学习水利方面的专业知识。
尽管高光时刻还没有来临,但小吴已经看到了希望。他认识到所有的停滞不前和怯懦担忧,都会延长成为“蘑菇”的时间。
用他自己的话说,实际上,我的“蘑菇”时光已经结束了,我已经“能够接受到阳光了。”
“蘑菇们”的至暗时刻
职场新人常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部门的重视,只做一些打杂跑腿的工作,有时还会受到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组织或直属领导任其自生自灭;新人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这种情况与蘑菇的生长情景极为相似。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