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决策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德鲁克先生写的标题是《决策与电脑》。
电脑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也为管理者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比如,电脑计算能力非常快,而且不会疲劳,这就为管理者节约了很多时间。
电脑还可以帮助管理者改善决策上的错误,比如,它可以避免管理者将频发事件看作是偶发事件。
但是,电脑终究不能代替人去做决策,只能作为管理者的辅助工具。
电脑运行得很好的前提是,有一套相对应的程序,它没有自己的逻辑,无法根据现实的情况平衡选择。
因此,作为管理者,做决策时不能只依靠工具,而是需要运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平衡选择,作出最佳决策。
工具可以提供有效的辅助,我们用好工具就非常重要,如何才能用好呢?
雪瓶老师认为,要用好工具,就要进行练习。
她在高中毕业后的暑假,被妈妈送去学习打字,因为当时流行的三大技能是电脑、英语和开车。
现在过去了这么多年,怎么用五笔打字她已经忘记了,但是打拼音的速度会比大部分人快一些,原因就是在学打字的日子里,通过反复练习盲打,她的大脑记住了键盘的位置。
雪瓶老师总结说,工具是拿来用的,善用工具,事半功倍。决策也是这样,决策可以用工具去辅助,避免自己出现盲区,然而并不能用工具去做代替。
所以,不要让工具代替自己做决策!
我非常赞同雪瓶老师的观点。
工具可以作为我们的辅助,但并不能帮我们做决策。
最近接近年底,我开始整理自己今年的各种资料,在进行时间管理方面的年度总结时,把自己的效率手册从头到尾翻了一遍。
从写在效率手册上的字,就可以看出我某一段时间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因为状态不好,一月份只写了几天,二月份完全没写,3月7日开始重新早起以及学习早课,3月21日开始恢复写效率手册和总结笔记,但字迹比较潦草。
后来,跟着学习大师课《易经》《道德经》《论语》《曾国藩》,一边抄写一边背诵。
在这个过程中,我一步步增加自己的学习任务,比如5月份增加了运动打卡和写早课复盘文章,9月份增加了写日精进和成长日记,等等。
随着时间持续往前,我的状态越来越好,手册中的字迹也越来越工整,每天日程内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通过效率手册这个工具,我能看到自己的成长,这说明了工具的有效性。
但是,它并不能帮助我做决策,并不能代替我成长。
2023年的年度是目标是什么?应该如何规划?每个月的重点又是什么?拆分到每一周该做什么?每一天如何安排?出现意外状况该怎么调整?
这些都不是效率手册能帮我决定的,而是需要我自己根据2022年的复盘,去仔细思考和规划的。
所以,我们不能用工具代替我们的大脑做决策,而是要不断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
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以上内容来自雪瓶老师的分享,以及个人的学习经历和思考,仅表达个人观点(๑ت๑)
我是随缘,我相信: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100%的坚持比98%的坚持更容易实现。